吕鹏,男,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青年研究》编辑。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系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期间于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在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助理工作,2011年8月至2012年5月在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兴趣为转型社会的政商关系、私营企业主研究、社会分层和阶级分析理论、青少年与社会问题。主要出版物有《社会分层理论》(与李春玲合著),在Polish Sociological Review、《社会学研究》、《社会》、《开放时代》、《学海》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译著有《无须资本家打造资本主义》(2008)、《谁统治美国》(2008)、《中国三十年》(2008)、《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2010)、《政府的价格》(2011)、《大转型的社会理论》(2011)。曾担任《转型与发展》系列丛书第一辑和第二辑的主编助理。
与青少年研究有关的成果有:
吕鹏,2012,“底层生产的实践逻辑及其固化机制——中国城市‘新失业群体’的一份文化民族志”,载郭于华主编,《清华社会学评论》第五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99-112页。
李春玲、孟蕾、吕鹏、施芸卿、陈昕,2011,“新时代的新主题:2007-2010年青年研究综述”,载《青年研究》第3期,第87-93页。
李春玲、吕鹏,2010,“‘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基于6所‘985’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载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38-151页。
吕鹏,2010,“年轻的底层:新失业群体的出现”,载孙立平、郭于华主编,《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实际运作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02-230页。
吕鹏,2006,“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载《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230—242页。
吕鹏,2006,“是‘下层阶级’还是‘底层群体’?”,载《社会学家茶座》第1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第76—78页(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169—170页)。
吕鹏,2006,“新失业群体:一个年轻的‘底层’”,载《中国社会报》10月16日第2版。
吕鹏,2005,“他们拒绝长大——‘新失业群体’这样生存”,载《社区》第20期,第47—49页。
吕鹏,2005,“他们的摸样,他们的生存”,载《南方周末》1月6日,第A6版。
吕鹏,2005,“他们不再是孩子了——关于‘新失业群体’现状的社会学报告”,载《社会》第4期,第119—142页。
吕鹏,2001,“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学生干部群体和学生干部制度”,载《当代青年研究》第4期,第15—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