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满江红·忆陆老

2023-06-12

杜永明

田间地头,

鸣沙处,

未名净湖。

谋共富,

心耕一世,

风雨无阻。

料峭春寒人缩手,

包产到户俺上书。

为民呼,

白了少年头,

清音吐。

 

赴陵县,

走“野路”。

开太仓 ,

探新途。

蹲晋江,

县域之路铺筑。

三农切入社会构,

不尽江河极目流。

村无牛,

草荒原野阔,

何人牧?

 

下面这张照片,是2013年在我责编的《吴敬琏文集》新书首发式暨中国改革座谈会上,我有幸为陆老拍下的人生最后一张留念。这里,就是张朝阳新落成的搜狐网络文化大厦,他专门为自己平时请都请不来的我们这些老人家们开辟了空间。当时,中国改革界的50多位名家,如吴敬琏先生、林毅夫先生、江平先生、胡德平部长等,云集这里,有人说,份量和盛况空前。而两天后的凌晨,陆老带着他惯常的微笑和平静,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再一次如聆听他的神奇预见般目瞪口呆、猝不及思。


197910月,陆老《包产到户问题应当重新研究》一文在社科院专为省部级领导编发的《未定稿》上刊发,对推动中国的农村包产到户这项重大改革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后,“三农”问题成为陆老倾注终身的事业,天南海北的田间地头、农家炕头,成为陆老念兹在兹的“两头”,也是他那一系列独特而神奇的判断、预见,超越于现代经济学、高等数学所推导、计算出来的科学结论的源头。这三个“头”,成为陆老为学界大咖所不解但又不得不无比信服的神秘“法符”。

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学界泰斗,却经常可以被任何人都直呼其名,或者干脆就叫他“老陆”,而他老人家大手一挥、把眼镜扶起、憨厚而温和的一笑,立刻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常见的陌生与距离,学界、政界如此,陆老与最偏僻落后之地的农民们也如此。但是,温和的面容下面,是他那极有分量的头脑思索出来后所喷涌而发的真知灼见,滚热得有时都让人烫手。故此,陆老从中国农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获得了远超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的能量和魅力。

在高鸽老师、陆雷兄的信任和放手下,我以业余时间整理老人家的遗稿长达数年,有幸亲眼目睹了一个学术大家的成长历程。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我读着手稿与陆老神交,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暗夜。虽然我学养不够未能彻底整理成型,最终辜负了高鸽老师的厚望,虽然得受陆老恩泽而无尺寸之报,虽然时常如鲁迅面对藤野先生的画像而自责,但每每夜静都市空、日照麦浪涌时,我常常在内心深处,与陆老心语;每每触碰到“三农”问题或者在他老人家的生辰和忌辰,我独自一人神游万刃,想“三农”的前世今生,想他老人家那独特的“白马非马论”,想他老人家超远见的县域经济、社会阶层、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想他老人家的陵县、太仓、晋江、成都、贵州、北大荒……

农耕五千载,光照大江流。

田野甘为被,智慧芽苗出。

兄弟两北大,彪炳千册古。

谁云精英士,不共尘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