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预告】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费孝通群学讲坛”(第十二讲):美国华裔青少年非凡教育成就的因果分析

2017-12-20

  主 题:美国华裔青少年非凡教育成就的因果分析

  主讲人:周敏(Min Zhou)教授

 

  主持人: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时 间:2017年12月27日(周三)09:30-11:3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广言厅(科研楼10层1031室)

 

     演讲内容:

  美国的华裔人口有四百多万,占总人口的1.2%,而他们教育水平却远远高于美国总人口的平均水平。华裔学生在高中毕业生中占最优等生(Valedictorians)的比例很高,考取长青藤名校或公立名校的比例也很高,因而被誉为模范少数族裔。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尤其那些在贫困移民家庭和社区成长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脱颖而出呢?是因为华裔族群历来有重家庭、重教育的儒家传统的文化因素,还是因为有华人家庭有狼爸虎妈的严格家教和精心培养?是因为学校有开放式的自由宽松教育大环境,还是因为有国际移民筛选的有利结构因素所致?针对这些问题,洛杉矶加州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与亚美研究学教授周敏博士从学者、父母和子女等不同视角,探讨在美国华人移民家庭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非凡教育成就的因果,及其成功的经验与教训。

 

     演讲人简介:

  周敏(Min Zhou),女,美籍华人,祖籍广东中山。周敏于1982年获广州中山大学英美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奥尔本尼分校社会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奥尔本尼分校社会学博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执教,任社会学教授、亚美研究学教授(亚美研究学系首任系主任)和王文祥伉俪美中关系与传媒基金讲座教授。2013年11月出任UCLA亚太中心主任。目前是中国多所研究型大学的客座教授,现任《海外华人研究》(英文)主编,《民族划分》、《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国际移民》等国际性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世界华人研究学会》理事,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周敏于1990-1994年受聘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学,任社会学助理教授;2009-2012年任中国中山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13-2016年间受聘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陈六使讲座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和华裔馆馆长。她曾任北美华人社会学学会会长、美国社会学学会理事,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会长和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裔研究分会会长。

周敏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移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种族与族裔关系、新移民第二代、海外华人研究和亚洲与美国亚裔研究。迄今为止,她共出版了17本学术专著,在著名学术杂志和刊物中发表了180余篇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曾发表于英文学术期刊:《美国社会学评论》(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美国社会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和《社会动力》(Social Forces)等和中文学术期刊:《社会学研究》、《世界民族》、《华人研究国际学报》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她的学术成果在“谷歌学术引用”(Google Scholar Citations)中被引用的次数至少为20600次。

最近三年,周敏出版了四本英文学术专著:《美国亚裔成就的悖论》(2015),《美国移民第二代的崛起》(2016),《美国亚裔》(2016)和《当代海外华人社会》(2017) 。其中她与李智英合著的《美国亚裔成就的悖论》连续获得了美国学界的四项大奖;美国社会学学会国际移民分会2016年托马斯和兹纳涅茨基最佳学术著作奖;美国社会学学会教育社会学分会2016年皮埃尔·布尔迪厄最佳学术著作奖;美国社会学学会亚洲与亚裔研究分会2016年最佳亚裔学术著作奖,以及美国亚裔研究学学会2017年最佳社会科学著作奖。本书从研究对象的视角来深入探讨在美国新移民家庭成长的华裔和越裔青少年取得非凡教育成就的原因,以及他们步入职场和社会时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作者在对文化论和种族优劣论提出质疑和批判的同时,提出了国际移民超高端筛选(hyper-selectivity)的概念和文化与结构的互动新理论。书中的主要观点是美国亚裔的成功,不仅是由于特定的族裔文化因素的影响,如优越的儒家教育观、严格的虎妈狼爸式的家教和刻苦耐劳的工作态度等,还归咎于亚裔移民的“超高端”筛选性与移居国社会结构的互动而引发的文化和族裔资本的再生产。超高端筛选指的是移民群体的平均教育水平既高于祖籍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接收国的平均水平,是一个群体层面的指标,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包括族群在社会流动中起点的优势,族裔社区资源的丰富以及移居国社会对该族群的正面的刻板印象的期望(stereotype promise)等等。该书出版后在美国学界和主流媒体引起轰动,从而诱发了围绕教育成败的因果关系和“虎妈”式教育等问 题的新一轮学术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