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活动】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开题

2024-03-1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3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行开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杨典致辞并担任评议组组长。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珺做了项目重点汇报。

开题会现场

  “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项目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数字化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有效支撑。项目聚焦社会数字化转型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这一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在社会层面形成文化自信和价值观共识,在国家层面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杨典

  杨典指出,“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课题是社会学研究所承担院党组交办任务“中国文化发展满意度调查”后,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又一项重大课题,使命光荣而艰巨。杨典表示,文化建设、文明研究是一个新兴领域。当前关于文化、文明的研究在文史哲领域比较多,但是有经验材料支撑、适应新时代新变化的文化研究不太多见,尤其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议题。课题组应按照院党组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通过实证研究来挖掘阐释元点性、基点性的概念、范畴和论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文化研究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文珺 

  高文珺从研究问题、文献梳理、分析框架、要点阐释和实施计划五个方面展开汇报。项目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分析背景和话语空间,同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对于文化主体性的阐释,把握数字文化强国建设中的文化内涵和建设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从文化供给和文化需求两个维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文化发展的现状和作用机制。最终基于分析框架和研究发现构建我国的数字文化强国建设机制。项目包括数字化时代问题发展评估指标的构建研究、数字时代文化发展新机制与文化治理研究、数字时代文化需求与文化生活方式转型、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提升和价值观共识培育机制、数字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探索等五个子课题。在理论层面,项目尝试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深入阐释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数字科技发展浪潮中的传承、发展、创新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可供讨论的建设路径和机制。在应用层面,项目将提出切实可行的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政策建议。

  项目组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黄燕华和云庆分别作了项目专题陈述。黄燕华对项目研究框架遵循的“背景/理论—实践目标—建设机制”的逻辑结构进行了汇报。围绕“文化传承发展为何”“应传承发展何种文化”“如何传承发展”三大核心问题介绍了子课题的研究内容。云庆通过具体案例汇报了“数字时代网络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共识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网络文化传播对传统文化凝聚价值共识的“赋能”和“祛魅”双重作用。

  专家评议组在认真聆听开题汇报后展开了系统评议,对项目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研究视角、总体框架和研究设计等给予肯定,并从研究的具体概念、逻辑思路、创新角度等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学部委员李培林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学部委员李培林认为项目组应立足社会学学科,明确自身的责任,厘清项目应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从研究逻辑、实现路径等层面给予建议。李培林建议项目组从当下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方式切入,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领域,寻找与公众联系更紧密、更具普遍关切性的典型案例,展开深入分析,使研究成果贴近实际、可视可触。同时,李培林建议关注数字时代如何达成共情与共识以及注重文化对外传播两个关键议题。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邱泽奇对项目的总体目标、研究问题、分析方法和逻辑关系等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指出了两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一是研究需要阐明数字化环境如何适应和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二是如何在政策支持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和形成价值共识。邱泽奇建议项目组在理论层面深入探讨文化强国的内涵,对“文化自信”和“价值共识”等概念加以厘清,使研究更加严谨和具有延续性。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研究要着眼于操作路径、目标和重点问题,建议聚焦当前文化建设、对外传播、文化自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抓取关键问题并进行层次分析,以智库视角提供真知灼见和政策建议。他特别强调,在数字时代背景下,项目组需重点关注新兴技术对文化交流互动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同时建议构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影响力指标体系,反映文化对社会生活的综合影响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徐平指出,将“数字时代”和“文化强国”两个不确定的概念结合,并得出明确结论,是本项目最大的挑战,也是其价值所在。徐平认为项目从三大目标导出三大概念、五个子课题,构成了严密的分析框架,抓住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价值体系和国际视角等重点。徐平建议项目组要立足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把握时代特征,构建清晰的现代文明逻辑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刘力指出,研究不仅要将数字时代作为背景,还应将其与文化强国融会贯通。例如大语言模型等数字基建,既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又是文化传播途径,会不断影响人们的文化心理。因此应对二者的紧密结合进行研究。刘力强调应通过文化比较研究的方式,在横向跨国比较与纵向历史变迁中全面认识中国文化;建议研究方法应同时包括主观和客观两种路径。

  杨典对项目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给予了肯定。他指出,研究应围绕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建设和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这三个核心内容展开。在数字时代的文化强国建设中,文化生产主体、文化生产传播方式和文化传播方向都发生了变革,必须予以重视并作深入分析。

  专家论证之后,课题组围绕专家意见展开讨论。与会学者结合自身专长,为深化课题研究、加强跨学科协同创新交流了意见。开题会的举行为项目组高质量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项目组由衷感谢专家组的用心指导与宝贵建议,表示将认真梳理、积极采纳、充分吸收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思路,充实研究内容,调整研究设计,聚焦具体研究问题,保质保量地推进和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代表,“数字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研究”项目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