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至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年研究》编辑部主办、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承办的“2025年《青年研究》编委会暨青年发展型城市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学术年会”于东北师范大学顺利举办。本次年会系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基金项目。学界前辈、《青年研究》编委会委员、东北师范大学校领导及教师代表、学术年会征文入选作者等嘉宾参与本次会议。

青年发展型城市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学术年会主会场 开幕式与主题演讲
10月25日上午,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王子刚主持开幕式。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春光研究员分别致辞。
常青教授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一直关心和支持东北师范大学学科发展的学者同仁表达感谢。他回顾了东北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发展方略,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社会学学科的建设情况。他提到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城市工作的关键任务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而青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为青年发展赋能就是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积累宝贵的人力资源。常青教授指出,此次会议响应国家战略、紧扣学术前沿、关切现实所需,并希望会议能促进学术交流、以学术创新服务时代。最后,常青教授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王春光研究员感谢东北师范大学为中国人才教育培养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就会议主题进行阐释,指出城市离不开青年,离不开青年教师,城市文明与更新离不开教育。王春光研究员简要回顾了《青年研究》的办刊历史,总结了期刊的发展态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他指出,《青年研究》是青年友好型期刊,希望学者们持续关注。他进一步强调,青年是国家发展的支柱,要实现国家进步和发展、推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就要解决好青年面临的问题。最后,王春光研究员对会议承办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表达了感谢。
主旨演讲由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荆雨教授主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沈原教授、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张海东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王迪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刘迟教授分别以“打造团结:卡车司机的组织化研究”“数字时代特大城市职业青年的群体特征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城市青年的‘流动性’与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马克思主义空间社会学视域下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意蕴与启示”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2025年《青年研究》编委会暨青年发展型城市与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学术论坛于10月25日下午召开。学术论坛包括城镇记忆与返乡生活、婚恋选择与自我探索、城市治理与青年共建、教育竞争与个体境遇等四个主题。16位学者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8位专家进行了评议。
学术论坛结束后,王春光研究员对本次年会进行了回顾与总结。他结合自身经验与学术论坛内容指出,学术研究要讲好故事、挖掘丰富的社会经验、连接更大的社会背景,并特别强调应回应政策问题、做出理论创新。最后,他向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青年研究》编委会委员和学界同仁表达了真挚感谢,至此本次年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