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及内容提要
性别失衡背景下中国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与婚姻质量——对X市和全国百村调查的分析
靳小怡 李成华李艳
摘要:本文利用2009年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和2010年全国百村调查数据,从性别、出生队列、人口流动与区域视角综合分析性别失衡下农村人口的婚姻策略和婚姻质量状况。分析发现,男性婚姻挤压对农村人口婚姻策略的影响初露端倪,明显降低了婚姻质量,城乡人口流动对农村人口婚姻的正负影响相互交织,男性婚姻挤压对婚姻影响的地区差异逐步加大。
关键词:性别失衡 婚姻策略 婚姻质量 中国农村人口
预算标准法与儿童抚养成本研究——以夏县农村儿童抚养成本为例
李振刚 尚晓援张丽娟
摘要:本研究采用预算标准法,以夏县农村地区儿童抚养成本为研究内容,详细测算了在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下,生活在不同家庭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抚养成本。本研究还就所测算的儿童抚养成本与夏县农村地区主要社会救助项目进行了比较,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相当于“温饱线”,“五保”救助标准比低保标准略高,但是也仅仅覆盖了衣食成本。
关键词:预算标准法 儿童抚养成本 儿童福利
择偶中的生肖匹配——基于层叠拓扑模型的实证研究
李煜 吴家麟
摘要: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验证传统生肖婚配习俗在现代婚姻中的现实影响力。分析发现,人们一般会对生肖匹配的“忌”比“合”更在意;各种民间生肖婚配俗语和“六害”因“大五婚歌”而广为流传而在民间有较强的影响力。
关键词:生肖匹配 婚姻层叠 拓扑模型
住房与家庭:居住策略中的代际关系——上海移民家庭三代同居个案调查
杨辰
摘要:购房的动机、住宅类型的选择和住宅空间的安排等居住策略与家庭关系紧密相关。对住宅空间的使用一方面体现着家庭成员的冲突和妥协,另一方面也形塑着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本文通过对上海移民
关键词:居住策略 代际关系 居住轨迹 空间实践
农村青少年辍学现象再思考:农民流动的视角
周潇
摘要:针对近年来农村青少年愈演愈烈的辍学现象,本文从农民流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大规模的持续的农民流动带来了村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以家庭结构的深刻变迁.这对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深远影响。此外,在城市的农村流动儿童所遭遇的生活和教育障碍使得农村青少年在“文凭竞争”中丰有的不利地位愈加恶化。所有这些因素连同日益泛滥的功利价值观.致使很多孩子在学业受阻之后很快转向打工挣钱而非继续学业。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 辍学 农民流动
“主义”认同与“问题”探析——中央党校“主体班”课程的政治学分析(1900-2010)
赵勇
摘要:中央党校各个“主体班”培训课程都重视“主义”和“问题”两个方面。从不同班次来看,培训课程在“主义”认同和“问题”探析方面有不同侧重,这反映了不同培训班次学员在权力体系中的不同位置以及在权力生产和再生产体系中的不同作用。从不同时期“中青班”的课程来看,培训课程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纲领”中既有坚守“主义”认同方面的“硬核”,也存在“主义”认同和“问题”探析方面不断调整的“保护带”。
关键词:“主义”认同 “问题”探折 中央党校“主体班”课程 “硬核” “保护带”
乡村混混的历史转向
陈涛
摘要:本文从年轻人愿意当混混的主要原因、主要活动场域、使用暴力的方式、组织化程度、与村庄政治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考察了混混自1980年代初在乡村社会重新出现到当下这个时间段内所发生的历史转向。
关键词:乡村混混 市场经济 城市化 历史转向
中国农村的自杀问题(1980-2009)——兼与
刘燕舞
摘要:通过对7省34村的质性访谈而获得的1980-2009年间604例农民自杀死亡案例的数据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农村自杀率仍呈显著上升态势。青年人自杀率的显著下降与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并行不悖地运行于当下农村,青年女性自杀丰的显著下降拉低了青年人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下运行,然而,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则拉升了农村的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上运行。分析指出,决定这种复杂形貌的因素并非农村女性的迁移所导致,而是由于代际关系变动与离婚加速兴起所造成。其背后更为深刻的机制则表明,当前农村自杀率的复杂变化是现代性持续地侵蚀农村的产物。
关键词:青年士性的自杀率 老年人的自杀率 代际关系变动 离婚 现代性
《有闲阶级论》的理论成就
赵峰
摘要: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是现代消费社会学的开山之作,至今仍是这一领域最值得认真阅读的著作。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讨论这本经典著作,其一,《有闲阶级论》并非如其表面那样容易阅读,及其理由何在?其二,《有闲阶级论》一书包含三个上下连贯的组成部分:凡勃伦的社会哲学和方法论(一般理论);关于有闲阶级的系统理论;对有闲阶级现象的系统观察;其三,从分析社会学的理论视角看《有闲阶级论》的理论得失。
关键词:有闲阶级论 消费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