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及内容提要
青年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高校学生为例
罗公利等
摘要:青年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群体的中坚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是由其动机支配的,不同志愿者具有不同的行为动机。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山东省高校学生为对象,对影响大学生志愿者行为动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利他主义思想、政治面貌、年龄、学历、家庭成员和社会关系等因素对高校学生成为志愿者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志愿服务 青年志愿者 动机 实证研究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群体形象的建构
董金权 姚成
摘要:通过对系统抽样获得的近12年来关于“大学生”的3651条新闻报道样本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新闻媒体对大学生形象建构过程中,显露出较为明显的传媒歧视,即形象建构上的妖魔化,符号重组上的娱乐化以及话语规制上的边缘化。媒体在对大学生形象建过程中应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还原大学生本真面目,并彰显传媒文明,坚守文本的真实性、真实的完整性以及价值的倾向性。
关键词:大众传媒 大学生 形象 建构
孝道衰落?成年子女支持父母的观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刘汶蓉
摘要:本文从外在社区压力和内在价值观驱动的两种形式制约行动的假设出发,考察了成年子女对孝观念四个层次的认同状况。研究结果发现,孝文化的社区压力假设基本得到证实,而内在价值驱动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父母的情感支持上。当前城乡代际失衡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归因为“孝道衰落”,而更多的是社会结构性压力在家庭中的呈现和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社会压力向父母的转嫁。
关键词:孝道观念 孝道衰落 代际支持 代际关系
游走在国家政策与农村社会之间:杜镇“大学生村官”的个案
郭明
摘要:文章以杜镇“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农村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困境。对此,本文根据个案调查材料提出三个悖论,且通过对三个悖论的解释和分析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国家政策与农村社会之间扮演着“弱化的国家政策嵌入者”、村务工作中“秘书人员”以及“无根的农村治理群体”等角色。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农村治理主体 弱化的国家政策嵌入者 秘书人员 无根的农村治理群体
代际和公私观念对公共参与的影响——基于“80后”与“80前”的比较
陈满琪
摘要:本文以北京奥运会为问卷调查背景,考察了“80后”和“80前”在先公后私和公共参与的差异以及代际对先公后私和公共参与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80后”在公私观念、公共参与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代际在公私观念对公共参与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
关键词:“80后” 公私观念 公共参与
新世纪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王曦影 王怡然
摘要: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青少年性教育的相关文献,简要总结中国青少年性
教育的历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且探索青少年性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性教育和青少年 社会性别 综合型性教育
青天·村霸·能人:农民上访与抗争中的三个关键词
程平源
摘要:现有西方社会运动和集体行动理论不足以解释中国农民的上访和抗争事件。本文以郭村调查中的三起个案为例分析了中国农民上访和抗争中的德性诉求,发现农民无论把村政腐败归咎于个别村干部还是把上访目标的实现寄托在上级青天身上,以及在抗争中对矿霸的控诉,在村政治理上对能人的期待,都共同体现了一种德性正义的诉求目标,进而遮蔽了农民对村政腐败体制性的认识。这就为中国农民上访和抗争的集体行动建立了一种新的德性论的解释模式,同时为重新认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农民上访 集体行动 村政 德性 国家与社会
人类学视角下的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研究——以五指山杞黎的合亩为例
王晓慧
摘要:五指山地区的杞黎在民族识别时一直以合亩的方式生活着。作为杞黎的传统组织形式,合亩兼具了政治、经济、亲属等方面的功能。本文拟以亲属身份为分析视角,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历史材料,分析组成合亩的角色及其职能,提供研究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另一种思路。
关键词:杞黎 合亩 亩头 龙公 祖公
韩国“黄金单身女”现象研究“黄金单身女”晚婚现象分析
李美景
摘要:现代社会以情感来判断婚姻理想的选择,但韩国社会在现实婚姻匹配结构中很大程度上仍延续着同类匹配的价值判断特征。而且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这种现象也就越普遍。女性学历的不断提升刺激他们参与到经济活动并获得经济独立,但同时也延迟了适婚年龄。本文主要从文化特征的维度分析在韩国工业化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专职女性晚婚现象。
关键词:晚婚 同类匹配 婚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