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年研究》2012年第5期(总第386期)

2012-09-30

 

《青年研究》2012年第5期(总第386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中国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研究

吴鲁平  刘涵慧

摘要: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1082名青少年数据为基础,对国家、全球态度的结构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态度及全球态度均为包含三个子成分的结构;(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全球态度越积极;(3)国家态度中的一般自豪感、国家责任感越高者越重视垒球和人类,表现出积极的全球态度;但国家优越感越强者,即使在遇到非实质性冲突时也会表现出较狭隘的爱国倾向,消极的全球态度。

关键词:国家态度  一般自豪感  国家优越感  国家责任感  全球态度

 

 

80后网民的个人传统性及现代性

赵联飞

摘要: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80后群体和80前群体在个人传统性的因子从属模式和因子负荷上均相同;在个人现代性方面,因子从属模式一致,但因子负荷的大小轻微不一致。80后群体个人传统性方面弱于80前群体;在个人现代性方面,80后群体则除了在自由平等方面的倾向更强外,其他方面与80前群体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80  网民  个人现代性  个人传统性

 

 

“丁克”家庭:青年人的时尚?一一项国际比较研究

张亮

摘要:本文以经验研究资料对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自愿不育态度和意愿进行了比较,并利用多国终生未育妇女的统计数据和中国的抽样调查数据,对不育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对自愿不育的容忍和接受度增加,尤其在欧美国家,生育不再是婚姻的“必需品”。但在个体的生育意愿上,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为人父母,丁克只是少数人的理想生育选择。在不育行为上,发达国家妇女终生不育的变迁模式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不育率在20世纪呈“U”型趋势,而平均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高则预示着不育率上升的趋势将继续保持;中国夫妻终生未育的比例一直处于极低水平,丁克家庭规模没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丁克”态度  “丁克”行为  晚育  国际比较

 

 

空间、性别与秩序:对智障青少年教育的反思

胡艳华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某智障青少年教育机构为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其教育空间做了田野调查。研究认为,主流社会群体的话语建构了智障青少年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城市空间中处于被排斥的位置;为了便于教育者的管理,智障青少年在教育中被去性别化,他们青春期的情感表达习焉不察的被忽视,其身体作为场域成为第三空间隐喻式的文化表达;教育中的秩序通过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来呈现,教育秩序是“师生关系”博弈的结果,而由此构成的全新秩序使得培训成为不可能。对智障青少年的教育应该在关注其真正需要和现实需求上来反思,让政治权力的运作与它的空间表达之间不再有直接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期待的社会实践。

关键词:智障青少年  教育  空间  性别  秩序

 

 

传统观念与个人理性的碰撞:80后知识精英婚恋观研究

马妍

摘要:从中华5000年历史沿袭而来的传统和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现代性理念共同影响着80后知识精英的婚恋观,形成了他们统筹兼顾的相对理性择偶观、双重标准和适度开放的性观念、坚持婚内生育的子嗣观、相信婚姻也注重理性的情感观、以及坚持夫妻有别和注重财产保护的家庭经济观。每一个方面的婚恋观都体现出80后知识精英对婚姻传统的坚守和对个人理性的崇尚,是对两种力量无奈的妥协和巧妙的融合。

关键词:传统观念  个人理性  婚恋观  80后知识精英

 

 

青年研究的代际更替及现状解析(下)

吴小英

摘要:本文将青年研究30年的代际更替放在社会变迁的背景下来考察,指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青年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的诞生和繁荣,到90年代初中期至世纪之交青年研究逐步走向沉寂和分化,再到2000年之后青年研究重新复苏以来呈现的泡沫化与多元化,这一迭宕起伏的历史反映了共青团血统出身的青年研究贯穿始终的学科化焦虑。长期以来徘徊纠结于意识形态化传统和学术规范化传统之间,造成了青年研究的现实困境。而要改变这种不景气的现状,青年研究必须通过范式变革走向非青年化和非学科化。

关键词:青年研究  代际更替  共青团血统  学科化焦虑

 

 

三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对象、主题与方法——对四种青年期刊2408篇论文的内容分析

风笑天

摘要: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1982 - 2011三十年间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四种青年刊物中的2408篇经验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对象上,大学生和青少年所占比重最大,而各类在职青年所占的比例都比较小;在研究主题上,就业与职业、思想观念、教育与成才、失范行为、婚恋与家庭这五个方面的研究最为集中,其比例达到全部研究的60%;在研究方法上,调查研究是最主要的研究方式,其比例超过总体的一半。卖地研究的方式相对较少,实验研究的方式则几乎没有。而三分之一左右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引用他人资料的方式进行的。结果还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刊物的青年研究状况有一定差别。

关键词:青年研究  内容分析  研究对象  研究主题  研究方法

 

 

境遇与态度:社会转型进程中的当代青年

孟蕾

摘要:本文是对“当代中国青年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研究”专家研讨会的观点摘要介绍,与会专家分别从青年与中国社会转型、教育体系改革、共青团工作的关系,以及青年价值观与政治态度、青年与互联网、青年与社会稳定等不同方面分剐阐述了各自的主要观点和前沿成果,既包括对现实中青年重要问题的分析也包括青年研究的理论反思和方法探索。

关键词:青年  境遇与态度  社会转型  研讨会

 

 

“潘晓来信”与青年的主体性问题

徐勇

摘要:发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潘晓来信”,其意义在于,通过展示青年们共同关心的话题而构筑了一个“公共空间”,从而让他们有了充分表达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这一讨论所表征出的,某种程度上是青年的主体性问题。但从讨论被组织的情况及其相对简约分明的态度也可看出主流意识形态将青年“一代人的群像”重新概念化的努力。

关键词:潘晓来信  青年问题  主体性  文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