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2015年第1期(总第400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中国公众环境关心的年龄差异分析
洪大用 范叶超 邓霞秋 曲天词
摘要:基于对“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公众环境关心的年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青年人整体上要比老年人更具环境关心,且突出体现为1970年前后出生的人之间的差别。环境关心的年龄差异主要是由同期群效应引起的,经历过正式环境教育的新一代人与前几个年代的人相比具有更强的环境关心。进一步分析发现,伴随着代际更替和环境教育的普及化,环境关心的年龄差异可能会在未来逐渐消失。此外,研究还发现,年龄对环境知识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环境关心 年龄差异 生命周期 同期群效应 环境教育
婚配期望与选择中的独生子女属性
宋健
摘要:论文基于2009年中国城市青年调查数据,分别对未婚青年择偶期望中的和已婚青年初婚配偶的独生子女属性进行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均更期望配偶的独生子女属性与自己的相一致,从而验证了独生子女属性“同质相吸”的假设。这说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随机婚配”的假定并不成立,多数建立在“随机婚配”假定之上的关于“双独”和“单独”的估计和预测可能会低估“双独”夫妇的规模和比例、高估“单独”夫妇的规模和比例。
关键词:独生子女 婚配期望 初婚配偶 生育政策 中国青年
性别、学术职业与高校青年教师收入不平等
徐鹏 周长城
摘要:本文基于“变革中的学术职业”调查数据,对我国高校男性与女性青年教师收入差异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邓肯隔离指数”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收入差异并非源于入职前的职业隔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指出,在控制个人背景、工作努力程度等变量后,女性青年教师收入水平依旧明显低于男性,这说明我国学术职业领域确实存在“工作内收入歧视”。这些结论反映出的学术职业领域性别歧视问题应该在今后高校行政体制改革中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性别歧视 学术职业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 收入不平等
高校男厕文化中性与性别的表达
高修娟
摘要:本研究于2012年5月调查了安徽某高校的厕所涂鸦。通过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有关厕所涂鸦的9类内容中,性是最突出的主题,涉性信息占总数的53.8%,超过其他所有内容的总和。借助于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视角,本文试图解读高校男厕涂鸦中性与性别的表达。研究发现,男厕涂鸦中的低俗性主题和厕所的特殊空间性相关;厕所涂鸦中呈现出来的性别形象和男大学生的性别气质建构密切相关;厕所涂鸦中呈现出来的性别秩序和主文化的性别秩序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男大学生 厕所文化 性别形象 男性气质
社会结构、参照群体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公平感
龙书芹 风笑天
摘要:本文运用2010年的CGSS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公平感。在社会层次的不公平感上,新生代农民工是体验最为强烈的群体;但在个人层次的不公平感上,新生代农民工与其他群体没有显著差别。在社会结构方面,其受雇佣的地位使其收入不公平感显著增强,而他们当中的高收入(相对高收入)者则体验了更多的不平等,从而产生更强烈的社会层面的不公平感。社会比较变量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公平感的影响反映的是其参照群体的选择,他们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双重隧道中,这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然是沉默的群体,但其中的一部分高收入者在追求平等享有城市资源和服务的过程中产生了更为强烈的不公平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不公平感 社会结构 参照群体
类家庭流浪儿童抗逆力的获得和养成
马凤芝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流浪儿童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解决流浪儿童问题要突破传统管控思维和手段,从实现儿童权利出发来创新制度和治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叙述分析方法,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类家庭”对流浪儿童抗逆力获得的影响和作用,解释类家庭流浪儿童抗逆力养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对儿童权利实现的意义,以为创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和服务发展的依据。
关键词:流浪儿童 类家庭 抗逆力 叙述分析 社会治理创新
“90后”青少年人性观实证研究
徐浙宁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调查了上海、武汉和天津三城市“90后”青少年的人性观。研究结果表明,“性本善”是当前青少年的主导人性观,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性善观”;随着年级升高,人性观趋向于“性恶”,初中生、高中生及大学生的“性善观”比例依次下降;青少年住区周边治安和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与其人性观的发展显著相关;青少年的人性观与其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性观越倾向于“性善”,青少年所呈现出的网络生活、社会生活及精神状态就越正向。
关键词:“90后” 青少年 人性观 实证研究
英国16、17世纪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研究
王素平 张奎勤
摘要:16、17世纪是英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秩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中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与社会秩序的关系问题更引人注意。本文从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时期英国青少年虽有一些不良行为,但其程度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并没有导致社会危机的出现。究其原因,英国的社会传统及政府采取的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英国 青少年 不良行为 社会控制
伯明翰学派女性青年亚文化研究及其范式转换
韩昀
摘要:英国伯明翰文化研究中心自创立起,其青年亚文化研究一直存在着“男性中心主义”的倾向,女性在亚文化研究中未获得应有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以默克罗比为代表的妇女研究小组开始关注青年亚文化中的性别问题,将女性主义引入青年亚文化研究,后来又对女性青年亚文化内部的种族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思考。这一时期,受现代主义与结构主义的影响,研究者多采取整体性思路对女性青年亚文化进行探讨。80年代中期,女性青年亚文化的研究范式发生了巨大转换。研究者开始从女性受压迫的个体性与复杂性着手分析;同时也改变了之前对女性青年亚文化的浪漫看法,不再将消费主义与亚文化视为互不相容的力量,而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伯明翰学派中女性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经验、视角与方法值得当代中国学界批判地进行吸收和借鉴。
关键词:女性主义 青年亚文化 伯明翰学派
社会化理念下的少年司法宽免制度——以意大利为借鉴
杨旭
摘要:宽免制度是意大利未成人犯罪行为消灭原因之一,是其福利混合模式少年司法制度的集中表达。本文在评析意大利少年司法宽免制度发展历史、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该延续“恤幼”的传统,在最小干预的原则下,建立少年司法宽免制度。本文同时探讨了宽免的适用、类型、程序、效力及附条件的宽免与社会化处遇之间的转向机制,即由司法社工作为“转向中枢”,构建与少年保护机构、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现教育、保护和社会化的理念。
关键词:少年司法 意大利 宽免制度 社会化处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