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总第402期

2016-01-22

《青年研究》2015年第3期 总第402

目录及内容提要

 

农村大学生与进城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世界

李春玲

摘要:20154,教育部下发通知,2015年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计划招生5万名,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北、河南、四川等10个省区。这是教育系统为缩小教育城乡差距而做的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但仅仅把学生招收进大学校门只是平权的第一步。进入校园之后如何平等地对待农村学生,学生在学习之后如何在就业中获得平等的待遇,在就业之后如何平等地融入新的工作岗位……所有这一切,都值得引发持续关注。

 

民二代”大学生的拆分型家庭与社会支持网

孟祥栋 勾金华

摘要"民二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拆分型"的家庭结构、城乡二元化教育体制的阻隔、童年时期在同辈中的弱势地位,导致他们进入大学就读后的社会支持存在家庭支持不够、拓展社会支持网络的主动性不强、获取相关政策范围内的社会支持能力不足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社会支持理论为视角,结合在工作中对"民二代"大学生的访谈,分析"民二代"大学生的成长背景及存在的社会支持问题,提出提高"民二代"大学生社会支持度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支持; 城乡二元化; 政策范围; 教育体制; 支持理论; 亲子关系; 支持能力; 成长背景; 农民工子弟; 情感缺乏;

 

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索文斌 宋欣

摘要: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驱动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城镇。这部分人拥有着农民户籍身份,但远离家乡在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以工资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等社会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农村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成为社会的焦点。他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农村留守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当代中国经济; 农村儿童; 身份危机; 社会管理制度; 特殊社会群体; 高等教育机会; 受教育问题; 非农业生产; 城乡教育差距;

 

以北京市企业青年为对象看农村户籍青年的社会融入和压力

王君健

摘要:农村进城青年的"市民化"已经成为政策界和学术界持续关注多年的议题。本专栏的前两篇文章分别探讨了农民工子女在大学里的社会支持网以及"从大学到工作"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而,从农村来的孩子,考上大学、在城市里找到工作,还只是他们"市民化"漫漫长路上的第一步。工作的岗位如何?是否有体面的收入和有保障的福利?在城市里生活的居住状况如何?社会和经济压力的感受如何?他们又是如何排解压力的?这些都成为本文所要讨论的对象。我们通过农村进城青年与其他青年的对比来更直观地展示他们的工作和生存状态。

关键词:农村户籍; 北京市企业; 政策界; 城市户籍; 居住状况; 在城市里; 市民化; 户籍人口; 社会支持网; 生存状态;

 

我国公众环保组织参与的动机研究

崔岩 尹木子

摘要:基于对"世界价值观调查"中有关我国的数据分析,本研究关注我国公众在环保组织参与中呈现出来的特点,分析了不同环境意识对公众环保组织参与的影响。同时,本研究还从政治参与的角度分析了公众参与民间环保组织的动机。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民间环保组织的动机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现实客观存在的环境问题,即污染驱动下的被动环保参与;二是公众对国家机构和民间组织没有太多信心,这反而促进了他们较强的政治行动倾向和参与行为。研究表明,"环境维权"是当前我国公众环保参与的主要动机之一。

关键词:环保组织; 参与动机; 政治参与; 环境维权;

 

差异化就业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全国31()4268个样本的实证研究

金晓彤 杨潇

摘要:本文利用对新生代农民工的4268份调查问卷,采用扩展的Mincer工资方程,分析人口统计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务工收入水平的影响,并首次在大样本的基础上证实就业差异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健康程度等人口统计变量,是否培训、技术等级、有无证书、目前工作时间等人力资本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均具有显著影响,但社会资本的影响并不稳定。研究还表明,就业差异性已成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机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所处行业、受雇方式、务工地跨度等就业差异性变量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就业差异性; Mincer工资方程;

 

澳门青少年滥药防控机制分析

——以社会控制和澳门预防滥药教育为视角

张小华 夏一巍 叶嘉茵

摘要:近几年来,有关青少年滥药及预防的研究众多,但针对澳门青少年滥药的研究却很少。同时,这些研究采用的方法大多为简单线性回归,鲜有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来解释青少年滥药的成因及防治。与此同时,为了遏制澳门青少年滥药,澳门社会工作局针对他们开展了多种预防滥药教育项目,但这些方法的效果究竟如何,人们尚不可知。本文拟采用社会控制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运用SEM模型来解释社会控制和预防滥药教育对澳门青少年滥药及防控的具体作用。研究结果对探索将社会控制理论用于澳门青少年滥药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关键词:澳门; 青少年; 结构方程模型; 社会控制; 预防滥药教育;

 

男孩危机?

——大学生自残行为的性别差异及性别角色冲突的影响

杨雪燕 李艳芳 罗丞 钞秋玲

摘要:依据2013年对西安交通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不同性别的中国大学生自残行为的发生率、发生频率、部位、方式、动机、后果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自残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男孩危机",男大学生自残行为的发生率和发生频率要高于女大学生。其中性别角色冲突是解释自残行为"男孩危机"的最重要的前因变量,同时语言暴力经验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女大学生的自残行为而言,性别角色冲突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同时语言暴力、视觉暴力和性暴力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残行为; 男孩危机; 性别角色冲突; 暴力经验;

 

社交媒体时代的亲职监督与家庭凝聚

张煜麟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兴起,家庭模式正从传统家庭互动模式向"数字家庭"互动模式发展。本研究尝试对"数字家庭"的新媒体沟通行为进行考察,探究社交媒体的使用对父母承担亲职监督角色以及家庭成员维系家庭凝聚力的影响。通过38个个案的深度访谈与分析,研究发现:受到网络亲职监督行为的影响,多数数字家庭中的年轻世代倾向消极地使用社交新媒体与父母进行亲密的家庭凝聚;多数数字家庭家庭成员的沟通网络大于传统原生家庭家庭成员的互动网络,年轻世代通过将亲戚或同辈亲友纳为社交媒体联络人的方式,建构出多重沟通路径的数字家庭沟通形态。本研究建议以年轻世代的网络互动经验为基础建构具有家庭凝聚力的数字家庭传播模式。

关键词:社交媒体; 数字家庭; 家庭凝聚; 亲职监督; 家庭传播;

 

未婚男性择偶偏好研究:特质、趋势与影响因素

蒋京川 宫玉洁

摘要:采用虚拟征婚启事、访谈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本文对573名未婚男性在择偶过程中的主要偏好进行了研究。根据结果,我们有如下一些基本发现:在选择配偶时,未婚男性主要看重女性的外形、性格及道德品质,其中漂亮、温柔、独立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三种特质;未婚男性倾向于选择身高在160-165cm左右、具有本科学历的女性,绝大多数未婚男性不介意女性配偶的学历比自己高、薪水比自己高;已有工作的未婚男性比较看重女性的"独立""孝顺"等特质,而还未工作的大学生则更为注重女性的"可爱"特质;自尊水平、价值观是未婚男性择偶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未婚男性; 择偶偏好; 自尊; 价值观;

 

双元孝道观念及其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基于2006东亚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

郝明松 于苓苓

摘要:中国社会的传统孝道观念具有双元意涵,即可分为权威性孝道与互惠性孝道。随着社会的转型,在传统与现代的双向张力下,这一双元结构进一步分化。同时,不同维度的孝道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家庭养老有着不同的影响。基于此理论架构,本文利用2006年东亚社会调查(EASS)数据,对双元孝道观念的现实状态及其对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维度的孝道观念在现实社会中的分布存在着结构性差异;对于代际支持的三个维度,权威性孝道观念主要影响经济支持,互惠性孝道观念主要影响情感支持,而在生活照料方面,两种孝道观念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孝道; 权威性孝道观念; 互惠性孝道观念; 家庭养老; 代际支持;

 

关于集体欢腾:与涂尔干理论遗产的对话维度

王树生

摘要:涂尔干对集体欢腾及社会神圣性的关注包含重建法国大革命后社会秩序的道德社会学思考,也体现出为社会学确立独立性与合法性的努力。通过考察吉尔兹、康纳顿、贝拉、巴赫金等学者就集体欢腾及社会神圣性议题与涂尔干之间的显在及潜在对话,可以发现:现代社会需要集体欢腾及社会神圣性这一体验及认识社会生活的维度,社会事实属性与价值规范属性的张力、表征维度对本体维度的超越、权力维度对社会维度的渗透、主体体验及实践逻辑的复杂性等问题,构成当代学者拓展、反思与超越涂尔干的集体欢腾及社会神圣性理论遗产的切入点,体现出学者对人类社会变迁、当代社会科学及文化社会学发展的时代回应。

关键词:涂尔干; 集体欢腾; 社会神圣性; 权力; 社会记忆;

 

“混”: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探索

张龙   孟玲

摘要:本文将""作为一个可以用来反映特定行动与生活状态的"本土概念",从社会学视角予以探索。通过对各种文献材料的梳理,离析出四种类型的"",即江湖之混、生存之混、应付之混和经营之混。并对""这一社会行动进行界定,"行动者对于自身或者环境的非正当状况的顺应,这种顺应往往伴随着超越价值的缺失"。文章以游戏理论建立对""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最后以一个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的展开。

关键词:“混”; 本土概念; 社会行动;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