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6期 总第174期

2014-12-10

《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6期 总第174

目录及内容提要

论文

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变迁过程探析(1905-1937)

杜丽红

提要:本文以1905-1937年间北京公共卫生制度变迁为具体个案,将其分为移植、扩散和转化三个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行动者、制度逻辑和制度环境的分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既是由上而下的强制性变迁与由下而上的诱致性变迁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受内外因素影响的渐变过程。但由于未能解决好嵌入性问题,公共卫生制度仅仅凸显出国家管理的特性,未能真正达成有效的卫生治理。

关键词:公共卫生  制度变迁  移植  扩散  转化

 

“身份地位投射”:对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质异”的考察

李林倬

提要:转型国家在经济领域进行制度移植时,一个重要问题是制度形成过程和伴随制度而生的网络形成过程两者有何关联。本文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和伴生的独立董事连锁网络的研究,尝试提供一个回答。主要发现有两点:第一,制度形塑网络;第二,网络反过来会影响制度。具体而言,本文展示了政治网和专业网两种异质性网络如何反映了独立董事原来的身份结构特征以及两种不同网络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政治网在经济领域反映出官员的等级地位结构,而专业网反映出专业人士的扁平化声望地位结构。专业网中的网络关系加强了制度,而政治网中的关系则架空并削弱了制度。本文为更好地理解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和董事连锁网络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形同质异  网络异质性  政治网  专业网  身份地位投射

 

增长与道义:城市开发的双重逻辑——以BC城区“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

施芸卿

提要:中国的“城市奇迹”举世瞩目,该奇迹何以如此持久和高效,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国家构造房地产市场之初的“开发带危改”阶段为例,辨析了其中的增长逻辑与道义逻辑的产生与运作。由于社会心理结构转型较之社会结构转型的滞后,市场转型带来的增长逻辑在总体性社会尚未变化的道义逻辑下错位互嵌:发展被简单化为经济增长,而增长又被道义化为全面利益,这就为都市政府借用国家权力和市场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提供了合法性;同时,也对普通市民捍卫自身日常生活空间产生了行政的和道德的压力。两者间的高度不均衡,既造就了城市开发的持续和高效,也导致了“发展”的道义悖论:以道义为名的增长(为国家/全民利益),在增长的过程中,模糊了实质上的道义(让市民参与)。

关键词:开发带危改  增长逻辑  道义逻辑

 

嵌入在资本体制中的信用卡消费

赵锋

提要:已有的研究表明信用卡消费可能会对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伦理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信用卡消费一直没有被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学议题而予以研究。现有文献对信用卡消费的社会学特质的判定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视角,消费文化的视角和社会理性化的视角。本文作者认为这两种视角都只是将信用卡消费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消费模式而予以认识,从而忽略了信用卡消费现象中的两个基本事实,即消费者生活风格的内在关联性和资本体制的现实性。本文从哈贝马斯关于生活世界和系统两分的视角出发,论证了信用卡消费具有原型特征:一方面消费者在其生活世界中遵循消费实践的逻辑,另一方面信用卡体制的战略实践则服从于资本逻辑,而消费者的消费逻辑则受到信用卡体制的资本逻辑的引导和操控,形成了新的嵌入模式,即消费实践嵌入在资本体制的战略实践之中。

关键词:信用卡消费  信用卡体制  生活世界和系统  嵌入

 

非协同治理与策略性应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

黄晓春 嵇欣

提要:当前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宏观政策领域存在多种政策信号,从而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多重治理逻辑并存的现象,继而引发社会组织采用各种组织策略来拓展自身资源并获得发展机遇。正是这种多层次互动结构催生了一个具有内在不稳定性的社会组织自主性生产空间。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发展出了“非协同治理一策略性应对”这一理论解释框架。文章以当前快速发展的公共服务型社会组织为例,展现出其在既有制度环境下策略性行动的复杂机制,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后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讨论了这种自主性生产机制对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社会组织  自主性  非协同治理  策略性应对

 

生育对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穆峥 谢宇

提要:本文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中国1988年以来实行二胎生育政策这一背景,以第一个孩子的性别作为生育水平的工具变量估计了生育水平对父母主观幸福感的因果性影响。结果显示,更多的孩子会使父亲对事业和未来都更有信心,而母亲则会更加快乐、对生活更满意、对未来更有信心且对自身社交能力评价更高。这种生育效应的性别分布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残存的家庭内部分工传统。同时,从生育作为个人基本权利的角度来看,得以生育二胎的个人比只能生育一胎的个人享受了更多的自由,这可能是他们拥有更强的主观幸福感的另一原因。这意味着随着我国逐步放开二胎政策,父母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关键词:生育效应  主观幸福感  性别差异  二胎政策  工具变量

 

“严母慈祖”:儿童抚育中的代际合作与权力关系

肖索未

提要:本文通过考察城市家庭中广泛存在的代际育儿合作现象,深入分析了代际间的分工合作与权力关系。研究发现,在代际合作育儿过程中,家庭内部形成了“严母慈祖”的分工和权力格局,母亲成为育儿“总管”,以“科学育儿”为指导,对儿童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同时掌握主导孩子成长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并承担社会性抚育的教育职责;祖辈以“帮忙者”的角色进入子女家庭,承担大量的儿童生理性抚育和家庭照料的工作,但在家庭事务决策和话语权上处于边缘位置。不同于传统制度化的家庭权力结构,“严母慈祖”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弹性权力关系,受制于成员间的协调与博弈,并高度依赖于代际间特定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关键词:代际育儿合作  代际互助  “严母慈祖”  亲密的权力

 

亲属法与新社会——陶希圣的亲属法研究及其社会史基础

白中林

提要:家庭及亲属结构中的社会关系始终是百年来中国社会改造的焦点,从晚清的礼法之争到当前的婚姻法争论,皆昭示着此问题的复杂性。民初社会学家陶希圣敏锐地把握住了亲属法这一关键环节,开创性地进行了亲属法的社会史研究,提出从家制变革的角度建设现代社会的思路。沿着晚清法律变革的线索和严复开启的群学道路,他力图通过打破一本主义的宗法家族,树立生存权体系的亲属法,以此把家变成独立人格的养成所,为现代国家提供合格公民。

关键词:家庭  亲属法  社会史  生存权  契约精神

 

活力释放与秩序规制——浙江义乌市场治理经验研究

刘成斌

提要:本研究从政府发展战略入手,以浙江义乌为协调型市场个案,呈现和分析了活力释放与秩序规制的关系:1982年“四个允许”政策表明政府对农民经商的被动“回应”;1984年“兴商建县”战略体现了政府对市场活力的主动激发;1992年“划行归市”战略体现了政府对市场外在秩序的规制;2000年起以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等为核心的名城战略体现了政府对市场全方位的系统规制。总体变迁表明政府对市场活力释放与秩序规制的协调治理是市场成功的经验密码。

关键词:政府战略  市场活力  市场秩序  政府规制

 

研究述评

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卢崴诩

提要:卡洛琳·艾理斯是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的主要开创者。受后现代主义影响,艾理斯将研究方法的核心问题从“怎样获得科学与客观的知识”转为“如何帮助研究者自身以及读者过着有意义、有用、符合道德伦理的生活”。以“叙事真实”和“生命连贯性”为理据,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让研究者在讲述自己遭遇的人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透过向内反观自我的矛盾和纠结来揭示塑造与限制自我的社会结构,同时达到解放与重塑自我的效果,并且产生唤起读者情感共鸣、启发读者心灵和转变读者生活方式的作用。面对国内正在迅速扩张的实证主义“洋八股”学风,艾理斯的研究方法不仅能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也可能刺激国内学者反思与深化自身对于西方诸多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认识。

关键词: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后现代主义  叙事真实  生命连贯性  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