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2016年第6期 总第186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专题研究
《社会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一本杂志、一门学科与一个时代
《社会学研究》与当代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
谢立中
提要:本文围绕对西方社会学理论成果的考察和研究、对中国早期社会学家思想的考察和研究、对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的探索和论辩等三个方面对《社会学研究》创刊以来所刊社会学理论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简要回顾。回顾表明,《社会学研究》杂志对于中国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成果发表的一个重要阵地。
关键词:中国社会学;社会学理论;理论社会学
走向成熟的经验研究
——写于《社会学研究》创刊三十周年
李路路 朱斌 李才香
提要:本文以《社会学研究》创刊三十年以来所发表的论文为基础,对我国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经验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形式,并具有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形式规范化、作者队伍专业化的趋势。接着作者进一步梳理了“组织与治理”、“分层与流动”、“家庭与生活”三大研究领域的相关成果,指出这些研究始终贯穿着现代化理论与“国家—社会”理论两大理论线索,以及“制度/结构”与“行动/过程”两种分析框架。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讨论了目前社会学经验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研究内容的内卷化以及研究理论的碎片化。
关键词:经验研究;规范化;专业化;内卷化;碎片化
推动与引领:《社会学研究》三十年来的方法研究论文回顾
风笑天
提要:本文以《社会学研究》所发表的社会研究方法论文为线索,从方法论、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等几个大的方面,系统回顾和评述了三十年来《社会学研究》所发表的研究方法论文中最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及其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介绍和评价新研究方法的论文进行了综述。本文认为,《社会学研究》及其所发表的社会研究方法的论文在推动和引领国内社会研究方法领域的不断进步、促进国内社会研究水平的迅速提高上,做出了积极的、不可或缺的贡献。同时,文章也对《社会学研究》杂志提出了两点期望。
关键词:社会研究方法;方法论;社会调查;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与时俱进: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社会调查研究的发展
李炜
提要:本文对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三十余年的社会调查研究进行了阶段性回顾。在社会调查的复兴阶段(1979-1989年),统计调查得到了广泛普及,有明显的经世致用取向,切近改革开放的现实问题,但也存在缺乏规范性、科学性、学科建设不足的情况。在成长阶段(1990-1999年),社会调查学科建设走向规范化,学术化、专业化的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在繁荣阶段(2000年-),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纵贯学术调查相继问世,使得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的科学化研究成为可能,为社会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高品质的公共学术资源,有效地推进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创新。此外,本文还对社会调查方法中测量、抽样、资料收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
关键词:社会调查;统计调查;调查方法;纵贯调查
《社会学研究》与中国社会学(1986-2015)
尉建文 柴玲 侯佳伟
提要:本文以《社会学研究》1986-2015年所发表论文为研究载体,运用词频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三十年来论文作者特征、研究议题、研究方法、学术机构和区域分布等情况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全面总结了《社会学研究》杂志三十年的发展特点,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学三十年来的成长历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本文对于厘清过去三十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发展脉络,展望未来三十年中国社会学“新黄金时代”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学;社会学史;文献计量分析
论文
数字下乡: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技术治理
王雨磊
提要:数字下乡是技术治理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典型应用,通过将数字信息在地化、系统化和逻辑化,国家得以改善基层治理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其信息能力,并实现对社会治理的合理优化。通过田野调查,本研究发现,由于数字生产链条过于漫长,数字的使用者和生产者难以面对面互动,而必须求助多重发包的数字生产体制。在这个生产体制中,数字技术的发包者、传递者、生产者和知情者的行动逻辑大相径庭,他们各不相同的行动目标和激励导致数字生产难以真正精准。而更为根本的是,数字下乡是国家向农村进行信息渗透、试图精准干预治理过程的后果,即数字悬浮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和村庄社会生活。
关键词:精准扶贫;数目字管理;技术治理;数字下乡;数字悬浮
治理交易成本与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演变
——基于1949-2015年J市养猪业兴衰史的分析
程秋萍 熊万胜
提要:中国当前的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迅速,这是市场竞争与国家治理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以J市养猪业兴衰史为个案,借助“治理交易成本”概念解释现象背后的国家治理因素。“小农如何对接大国家”是中国国家治理和农民家庭发展必须面对的结构性困境。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为降低索取交易成本对农业组织采取一体化的处理方式,市场经济时期为降低治理交易成本采取了多元综合方式。各层级政府和各不同部门在治理进程中发展出多种机制,包括体系化治理、供应链治理、减量化治理以及系统整合治理。这些机制在磨合中形成推动规模化经营的渐进模式,在特定条件下,渐进模式转向激进模式,通过运动式治理导致农业经营组织形式的迅速改变。
关键词:国家治理;治理交易成本;农业经营组织形式
土地经营规模与农村家庭教育投资行为
——基于全国31个省887个行政村的实地调查
杨晔 徐研
提要:本文使用全国31省“千村”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在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充分的条件下土地禀赋对农户子女教育年限选择的影响,发现土地禀赋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渠道交互影响教育决策。对于目前在农村的大多数家庭,土地禀赋对教育投资的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并且家庭土地面积、劳动力教育水平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区间差异,只有在家庭土地面积的对数高于门限值2014时,土地禀赋和教育投入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更有效地提高农户家庭收入。中国农村平均土地经营规模化还没有达到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的程度。
关键词:土地;教育;城镇就业
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流变:机制、逻辑与张力
石金群
提要:本文通过现阶段城市存在的多元化代际居住安排来考察转型期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身处中国特殊社会结构和个体化进程中的代际关系主体双方,一方面想寻求个体的自由,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孝道文化中关于家庭责任的一整套生活逻辑以及与养老、抚育相关的社会制度的制约。家庭代际关系成为个体抵御风险的最后堡垒。多数代际关系主体在结构和个体之间努力寻求一种平衡,选择形式各异的代际居住形式,形成了转型期特有的流变的家庭代际关系。
关键词:家庭代际关系;结构;个体;流变
韦伯1895年就职演讲:语境、文本与文本间关联
何蓉
提要:本文以韦伯1895年在弗莱堡大学的就职演讲作为关键文本,分析早期韦伯(1889-1898)的学术路向。在梳理其思想与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分析了该演讲的实质内容,即人口、经济等潮流变化所显示出来的德国的社会与政治危机。而且,从韦伯思想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演讲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分析与社会理论的内容,表明一个学术上勤力耕耘的早期韦伯与后来作为社会学奠基者的韦伯之间的思想联系。以这篇演讲为立足点,本文建立了相关文献的文本链,试图勾勒出韦伯在农业发展、社会阶级、国家建设等问题上的思考线索。进而,本文提出,要以语境、文本与文本间关联的考察来写作韦伯著述史,建立其多维而统一的思想肖像。
关键词:早期韦伯;韦伯著述史;关键文本;文本链
《社会学研究》2016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