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农民工群体存在的微观基础:一个解释性的生活方式理论
徐法寅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04期
2016-09-09

  题 目:农民工群体存在的微观基础:一个解释性的生活方式理论

  作 者:徐法寅

  来 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04期

  摘 要: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个以"打工生活方式"为特征的农民工群体。虽然社会转型视角和社会运动视角下的研究将中国农民工视为一种暂时的过渡现象,但是中国农民工却存在了三十多年,而且其数量一直在增加。中国农民工群体为什么会长期存在呢?生活方式理论可以对中国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微观基础进行具体说明:首先,以各种打工动机为依据,农民工倾向于对打工生活持有接纳的态度;其次,农民工的动机和态度又是由他们的生存状态所形塑的。因此,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微观基础是其生存条件和动机态度的"同构性"和"互构过程"及其产生的接纳态度。生活方式理论在微观层次上对中国农民工群体长期存在的解释,也说明了生活方式理论在描述和规范价值之外所具备的解释价值,从而扩展了生活方式理论的理论内涵和应用范围。

  关键词: 农民工; 打工;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理论

  全 文: 农民工群体存在的微观基础:一个解释性的生活方式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