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 |
Chen, G. Lu, P. Lin, Z. & Song, N. 2019. “Introducing Chinese Private Enterprise Survey: Points and Prospects”, Nankai Business Review International, forthcoming |
Fan, X. & Lu, P. 2019. “The Social Composition of China’s Private Entrepreneurs: Class and Cohort Difference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Vol 40, No.1, pp.42-62. |
Lu, Peng. 2017, “The Horatio Alger Myth in China: Origins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Visibly Richest Chinese Private Entrepreneurs”, China: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15, No.2, pp.4-26. |
Lu, Peng. 2014,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Confidence in the BRICS countries”, Japa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s, Vol. 15, No. 3, pp.417-441. |
Lu, Peng. 2014, “Wealthy-Gentry Politics: How are Capitalists in China Chosen for the “Houses”?”, 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s, Vol. 49, No. 2, pp. 157-173. |
Lu, Peng. 2012, “The End of Postcommunism? The Beginning of a Supercommunism? China’s New Perspective”, Polish Sociological Review, 3 (179), pp349-67 |
刘学、刘金龙、吕鹏,2019,“年轻一代企业家更加拥抱互联网吗——中国私营企业‘互联网+’战略强度的世代效应”,《青年研究》第4期,第34-45页。 |
孙明、吕鹏,2019,“政治吸纳与民营企业家阶层的改革信心:基于中介效应和工具变量的实证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4期,第92-106页。 |
张华、吕鹏,2019,“参与集体行动还是获得资源:中国私营企业加入行业协会的动因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第98-105页。 |
吕鹏、张华,2019,“叠加还是补充:私营企业主的政治纽带与雇佣前官员现象研究”,《政治学研究》第1期,第106-119页。 |
梅笑、吕鹏,2019,“从资本积累到文化生产——中国家族企业第二代如何完成社会再生产?”,《青年研究》第1期,第42-53页。 |
陈光金、吕鹏(通讯作者)、林泽炎、宋娜,2018,“中国私营企业调查25周年:现状与展望”,《南开管理评论》第6期,第17-27页。 |
范晓光、吕鹏(通讯作者),2018,“中国私营企业主的‘盖茨比悖论’:地位认同的变迁及其形成”,《社会学研究》第6期,第64-84页。 |
吕鹏,2018,“增长联盟与兼并重组的对价悖论——以G省民营石油市场重组案为例”,《社会发展研究》(接受)。 |
刘学、吕鹏,2018,“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宗教复兴的社会影响估计”,《社会学评论》第5期,49-65页。 |
吕鹏,2018,“法律是什么:基于日常生活世界的现象学社会学解释”,《求索》第5期。第144-151页。 |
范晓光、吕鹏(通讯作者),2018,“找回代际视角:中国大都市的住房差异”,《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1卷第5期。 |
吕鹏、范晓光,2017,“中等收入群体的代际流动:户籍与教育的视角”,《青海社会科学》第4期,第133-140页。 |
范晓光、吕鹏,2017,“中国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构成:阶层与同期群差异”,《中国社会科学》第7期,第70-87页。 |
吕鹏、臧小聪,2017,“大学生与雇主的学业、就业、创业观:共识与差异——基于两组全国性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第31-40页。 |
廖彬池、吕鹏、杨嘉莹,2016,“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为国策的——对日本政府在‘食育’形成中角色的综述”,《日本问题研究》第6期,第63-72页。(此文被《教育科学文摘》2017年第2期转载,第41-42页) |
吕鹏、范晓光,2016,“中国精英地位代际再生产的双轨路径(1978-2010)”,《社会学研究》第5期。 |
吕鹏,2015,分析市场政体演化的“场域-实践”路径,《学海》第6期,第83-87页。(此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学》2016年第3期全文转载) |
吕鹏、费丽君,2014,“互联网对中国大学生慈善渠道信任的影响及其限度”,《学海》第6期,80-84页。(此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2015年第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2期论点摘编)。 |
吕鹏,2013,“私营企业主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154-178页。 |
吕鹏,2013,“新古典社会学中的“阿尔吉之谜”:中国第一代最富有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起源”,《学海》第3期,第46-61页。 |
吕鹏,2012,“‘新古典社会学’的宏图与迷思——以多元转型绩效比较为切口的批判性综述”,《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204-223页。(此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8期转载) |
吕鹏,2012,“从东亚样本看‘后共产主义’研究的多元路径”,《俄罗斯研究》第1期,第154-176页。 |
李春玲、孟蕾、吕鹏、施芸卿、陈昕,2011,“新时代的新主题:2007-2010年青年研究综述”,载《青年研究》第3期,第87-93页。 |
吕鹏,2008,“外企中方高管:远离政治的社会新阶层?”,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第4期,第64—67页。 |
吕鹏,2007,“社会分层中女性的阶级位置和阶级认同——对30年来西方社会学相关文献的综述”,载《妇女研究论丛》第4期,第67—71页。 |
吕鹏,2006,“制度是如何封闭的?——以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运行为例”,载《学海》第1期,第54—63页。 |
吕鹏,2006,“‘权力精英’五十年:缘起、争议及再出发——兼论权力精英的中国叙事”,载《开放时代》第3期,第152—158页。 |
吕鹏,2006,“生产底层与底层的再生产——从保罗.威利斯的《学做工》谈起”,载《社会学研究》第2期,第230—242页。 |
吕鹏,2005,“社会大于市场的政治经济学——重访卡尔.博兰尼的《巨变:当代政治、经济的起源》”,载《社会学研究》第4期,第221—228页。 |
吕鹏,2005,“他们不再是孩子了——关于‘新失业群体’现状的社会学报告”,载《社会》第4期,第119—142页。 |
吕鹏,2002,“当代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组织研究中的结构功能取向”,载《甘肃社会科学》第3期,第35—38页。 |
吕鹏,2001,“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学生干部群体和学生干部制度”,载《当代青年研究》第4期,第15—19页。 |
专著、论文集、研究报告集 之章节篇目 |
Lu, Peng. 2018. “A Study of Chinese Elit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Graduates”, In: Dwyer, Tom. Mikhail Gorshkov, Ishwa Modi, Li Chunling, Mokong Mapadimeng (eds).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Youth in BRICS countries, London: World Scientific, pp.589-606. |
Lu, Peng. 2018. “How a local growth coalition collapsed: A case study of an anti-confiscation movement of private oil investors in a northwestern Chinese county”, In: Guo, Yingjie (eds). Local Elites in Post-Mao China, London: Routledge, pp.149-169. |
Lu, Peng. 2015. “China’s Top Leading Cadres: More Red, Expert, or Gold?”, In: Handbook of Class and Stratifi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ondon: Elgar, pp.423-454. |
Lu, Peng. 2015.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Socialist Brick: Re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of Ordinary Cadres”, In: Handbook of Class and Stratifi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London: Elgar, pp.455-476. |
Lu, Peng. 2014. “Capitalists for Proximity Capital: Winners and Losers of ‘Nationalization’ Movement in Chinese Oil Market’, In: Seung Kuk Kim, Peilin Li, and Shujiro Yazawa (eds.) A Quest for East Asian Sociologies, Seoul: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p379-418. |
Han, Sang-jin and Lu, Peng. 2011. “The Selectivity and Consequences of Chinese Crisis Management: Consolidated Authoritarian Capitalism as a New Brand of Political Regime?”. In: Ursula van Beek and Edmund Wnuk-Lipinski (eds.) Democracy under stress: The global crisis and beyond. Opladen, Germany: Barbara Budrich Publishers, pp 141-160. |
吕鹏、范晓光,2015,“2015年中国私营企业主互联网行为调查分析报告”,载李培林、陈光金、张翼主编,《201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19-336页。 |
吕鹏,2015,“企业家社团活动背后的新诉求与政策盲点”,载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编:《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2015》,北京:中信出版社,第282-287页。 |
吕鹏,2014,“中国‘改革开放一代’的态度与认同”,载李春玲、科兹诺娃主编,《青年与社会变迁: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张厚义、吕鹏,2013,“私营企业的权利、责任与发展环境”,载李培林、陈光金、张翼主编,《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93-306页。 |
吕鹏,2013,“80后政治信心的国别差异”,载李春玲、施芸卿主编,《境遇、态度与社会转型:80后青年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401-424页。 |
张厚义、吕鹏,2012,“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分化与政治面貌变化”,载陆学艺、李培林、陈光金主编,《201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301-311页。 |
吕鹏,2012,“底层生产的实践逻辑及其固化机制——中国城市‘新失业群体’的一份文化民族志”,载郭于华主编,《清华社会学评论》第五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99-112页。 |
李春玲、吕鹏,2010,“‘80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基于6所‘985’高校毕业生的调查”,载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201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38-151页。 |
吕鹏,2010,“制度封闭与保障失灵:下岗失业工人获得社会保障的困境”,载孙立平、郭于华主编,《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实际运作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80-201页。 |
吕鹏,2010,“年轻的底层:新失业群体的出现”,载孙立平、郭于华主编,《制度实践与目标群体:下岗失业社会保障制度实际运作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02-230页。 |
吕鹏,2008,“重建古典社会学三大传统的新机遇:来自‘第二次大转变’的挑战”,《国外社会科学前沿》第11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第437—448页。 |
吕鹏,2006,“极权已逝,乌托邦尤在”,载《中国书评》第5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第145—151页。 |
吕鹏,2006,“是‘下层阶级’还是‘底层群体’?”,载《社会学家茶座》第1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第76—78页(该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第169—170页)。 |
吕鹏,2006,“斯科特:《国家的视角》”,载《公共管理评论》第4卷,清华大学出版社,第157—162页。 |
吕鹏,2003,“当代中国法学多范式的兴起、困境于出路——一项知识社会学的初步考察”,载姚建宗主编:《法理学之初步体认》,吉林人民出版社,第49—59页 |
|
译著、译作 |
威廉·乌斯怀特、拉里·雷,2011,《大转型的社会理论》,吕鹏 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戴维·奥斯本、彼得·哈钦森,2011,《政府的价格:如何应对公共财政危机》,商红日、吕鹏译,吕鹏校,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
伊万·塞勒尼 等,2010,《新古典社会学的想象力》,吕鹏、刘建洲、王颖曜、闻翔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威廉·多姆霍夫,2009,《谁统治美国?:权力、政治和社会变迁》,吕鹏、闻翔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
罗伯特·库恩,2008,《中国三十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吕鹏、李荣山、徐辰、吕佳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吉尔·伊亚尔、伊万·塞勒尼、艾莉诺·汤斯丽,2008,《无须资本家打造资本主义:后共产主义中欧的阶级形成与精英斗争》,吕鹏、吕佳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伊万·塞勒尼,2015,“社会学的三重危机”,《江海学刊》第3期,第21-27页。 |
伊万·塞勒尼,2011,“诸种第三条道路”,《开放时代》第9期,第72-78页。 |
伊万·塞勒尼、劳伦斯·金,2010,“国家社会主义之后的经济体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4期,吕鹏译、刘建洲校,第39-63页。 |
伊万·塞勒尼,2009,“在中国想象另一种现代性?比较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第5期,第133-147页。 |
麦克·布洛维,2007,“拓展个案法”,载布洛维:《公共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77-138页。 |
|
报刊文章(一般文章) |
吕鹏,2017,“自觉提升营商环境生产力”,《经济日报》6月22日,时评版。 |
朱妍、吕鹏,2016,“上海民企‘继创者’看重什么”,《解放日报》11月8日,14版。 |
吕鹏,2015,“在供给侧做减法推动产业升级”,《经济日报》12月11日,产经版。 |
吕鹏,2015,“边界渗透与不平等”,《中国社会科学报》11月19日,第7版。 |
吕鹏,2014,“依法治国下企业家在想什么?”,《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12月9日,B09版。(该文在《新华月报》2015年第1期上全文转载,第64-66页。) |
吕鹏,2014,“中国的超级富豪从哪里来”,载《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1月14日,10-11版。 |
吕鹏,2013,“在商言商背后的政商关系转型”,载《东方早报.上海经济评论》9月17日,B04版(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
吕鹏,2011,“米尔斯:美国社会权力结构已失衡”,载《中国社会科学报》8月30日,第12版。 |
吕鹏,2011,“建构一种实践理论的可能与边界”,载《中国社会科学报》5月31日,第8版。 |
吕鹏,2010,“农民生存伦理——读斯科特的《农民的道义经济学:东南亚的反叛与生存》”,载《中国社会科学报》11月30日,第9版。 |
吕鹏,2010,“社会学对法学的贡献”,载《中国社会科学报》8月19日,第9版。 |
吕鹏,2009,“近代中国农村演变的独特型式”,载《中国社会科学报》10月8日,第7版。 |
吕鹏,2009,“沃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的八年之痒”,载《中国社会科学报》9月17日第24期,第7版。 |
吕鹏,2009,“政商联盟的美国版本”,载《书城》第12期,第64—68页。 |
吕鹏,2009,“富豪榜来自何处——中俄匈三国富豪榜之比较”,载《南方周末》10月8日第1338期,第C13版。 |
吕鹏,2006,“新失业群体:一个年轻的‘底层’”,载《中国社会报》10月16日第2版。 |
吕鹏,2005,“他们拒绝长大——‘新失业群体’这样生存”,载《社区》第20期,第47—49页。 |
吕鹏,2005,“他们的摸样,他们的生存”,载《南方周末》1月6日,第A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