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智慧心理学)专辑征稿启事

2025-03-21

毋庸置疑,智慧是人类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智慧能修正人生方向、提升生活品质、消弭人际冲突、增益社群福祉。古往今来,没有人否认智慧的作用,也赞赏拥有智慧的人。当下科技飞速进步,文化多元交融,社会形态加速转型,信息爆炸与新兴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等)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抉择与挑战。为了有效应对当前面临的复杂情境,更需要智慧的“出场”。然而,什么是智慧?智慧如何形成?智慧心理学的研究对此正在持续提供“有智慧的”研究发现。

智慧在心理学上的研究可追溯至霍尔(G. Stanley Hall)对老龄人群的智慧(wisdom)研究、皮亚杰(Jean Piaget) 的儿童智慧(intelligence)研究、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的人格发展八阶段危机积极解决后产生智慧的观点。随着心理学对智力和智慧的区分、发现老龄的智慧现象、积极心理学对智慧的关注以及人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智慧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目前智慧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出现多个研究热点(Robert J. Sternberg & Judith Glück, 2022)、更多的智慧概念和理论。

在社会巨变的背景下,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智慧心理学,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积淀的文化智慧心理,并通过智慧教育、智慧治理、智慧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途径将之落到实处,是一项有价值的事情

本专辑将秉持《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关注中国时代发展背景下重大社会问题的一贯主旨,以社会变迁适应和文化的视角,聚焦“智慧心理学”专题,诚挚征集相关议题的原创性研究,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1.智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

2.智慧的心理结构及其测量指标研究。

3.社会文化变迁进程中变迁适应与创新

4.智慧的传承与演变机制。

5.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智慧研究。

6.智慧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事件等)的作用以及在 新技术环境(如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下智慧的独特表现与未来走向。

7. 人工智能时代下智慧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课程设置与保障措施等。

8.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慧。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自2014年进入CSSCI集刊目录,目前也收录于社科文献名录集刊并为“优秀集刊”,2023年被中国社会科学评价院(AMI)评为核心集刊,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心理学》等选摘。2016年与中国知网签约,被中国知网收录为来源期刊。

我们诚挚邀请海内外学者赐稿,共同探讨智慧心理学的前沿问题。 

本专辑截稿时间:2025430   

投递方式及评审:稿件初审后送相关领域专家匿名评审,请作者将稿件投递至:chinesespr@cass.org.cn(推荐);或 汪凤炎:fywangjx8069@163.com

本辑特约主编:汪凤炎

集刊主编:杨宜音

附:稿件的格式要求如下:   

一、本集刊欢迎社会心理学各领域与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有关的中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不刊登时评和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   

二、投稿文章应包括:中英文题目、中英文作者信息、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5个)、正文和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控制在500字以内,英文摘要不超过300个单词。  

正文中标题层次格式:一级标题用“一”,居中;二级标题用“(一)”;三级标题用“1”。尽量不要超过三级标题。   

凡采他人成说,务必加注说明。在引文后加括号注明作者、出版年,详细文献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依A-Z顺序分中、外文两部分排列,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   

中文文献以作者、出版年、书(或文章)名、出版地、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排序。 

例:费孝通,1948,《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第5~ 10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2005,《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社会学研究》第5期,第202 ~ 227页。   

外文采用APA格式   

例:

Chiu, C.-Y., & Hong, Y. (2006). Social psychology of culturepp.10-20.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Chiu, C.-Y., Gries, P., Torelli, C. J., & Cheng, S. Y-Y.(2011). 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y of globalizatio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67, 663–676.   

统计符号、图表等其他格式均参照APA格式。   

三、来稿以不超过 15000 字为宜,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为了方便联系,请注明联系电话。   

四、本集刊取舍稿件重在学术水平为此将实行匿名评审稿件制度。本集刊发表的稿件均为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法》和有关国际法规执行。本集刊刊登的所有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摘发、翻译,一经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五、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本集刊拟数字化出版。为此,本集刊郑重声明:如有不愿意数字化出版者,请在来稿时注明,否则视为默许。   

六、请勿一稿多投,如出现重复投稿,本集刊将采取严厉措施。本集刊概不退稿,请作者保留底稿。投稿后6个月内如没有收到录用或退稿通知,请自行处理。本集刊不收版面费。来稿一经刊用即奉当期刊物两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