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生领域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24年全国社科院系统社会学所所长会暨青年论坛会议综述

2024-10-25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9月13日至14日,“2024年社科院系统社会学所所长会暨青年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会议主题为“民生领域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与会学者围绕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的“中国之治”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对民生领域深化改革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经验,奉献真知灼见。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的理论共识

  与会学者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民生领域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社会政策的融合性、社会保障制度的系统性、社会治理的适应性”是与会学者在民生领域深化改革研讨中所达成的理论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春光认为,民生领域深化改革要注重构建多元融合型的社会政策体系,多元主体融合、主体内部融合、时空融合、技术融合这四个方面是城乡社会政策融合的未来取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文炯认为,用深化改革的思路推进社会保障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需要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继成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教育系统的创新和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杨舸从乡村治理的适应性视角分析了民生领域重要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他认为民生领域重要改革措施的落实既需要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框架下寻找文化资源的共性特征与融合方式,也需要遵循乡土社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情感、规则、心态、伦理等具有乡土社会资本属性的特有规律。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本次会议的共识。与会学者以民生领域面临的问题为研究导向,认为需要从城乡居民一体化的视角来统筹社会政策。王春光认为,实现基本社会政策一体化,以此构建促使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社会政策保障制度。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来看,何文炯认为,应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再分配功能、可持续性和运行效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从财税政策完善的视角总结了政府支持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财税政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刘伟通过对凉山州“艾防”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认为项目制是重要的政策工具和组织工具,项目制弥补了科层体系的层级刚性,扩大了科层体系的包容弹性,对国际援助项目所倡导的诸多技术和理念形成了包容能力,成为国际技术与本地科层体系之间建立起“涵化”式衔接的重要通道。

  深化民生领域改革的社会实践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从文化视角的研究来看,杨舸通过对一个乡村治理的个案分析,认为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发现乡村社会—文化资源转换的规律,以此来促进乡村治理从社会生态向社会心态方向转变。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谭敏认为,通过调整经济策略、重构社会资本、再造文化资本和扩充外部网络等方式,可以将有限的家庭资源转化为支持子女教育的实际行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樊雅丽根据河北省的实际情况,阐释了新型婚育文化的培育对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学者黄敏强调了社会心态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从组织视角的研究来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叶闽慎研究发现工会在促进Z世代新就业群体主流价值引导的积极作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李素庆提出了系统协作模式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李玲玲提出了加强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路径的措施。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者谭笑阐释了驻村帮扶工作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突破路径。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马晋文发现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自身的组织优势及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自治水平。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学者周勇等人认为,通过党建引领,带动居民自治,创新社区治理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日趋活跃。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肖翔尹通过对乡村辅警的实证调查,研究了新兴职业契机下青年农民工返乡再融入问题,返乡就业可以实现结婚、照顾家庭等目标。同时他还发现收入的下降、职业成就感的缺失、职业晋升通道的闭塞以及身份认同上的挣扎,这些都是青年农民工在返乡就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生存和发展难题。谭敏通过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的质性调查,认为家庭资本转化助力农村子女教育的过程机制,具体包括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亲友资源的整合利用、熟人社区的互助网络,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偏低的农村父母能够通过积极的家庭资本运作和转化,实现对子女教育的有效支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刘明明通过调查返城知青,认为建制化的社会角色形塑了其“认知性社会认同”,而情感域内的文化体验则更多地影响其“情感性认同”。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促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夏杰长认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技术三方面合力完成。政府要把握好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盘,市场要成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让数字技术成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富强通过对新疆一个村庄的调查,发现该村庄的人口变迁趋势和特征与全国的人口变迁具有一致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邓智平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要根据家庭结构的变迁不断创新。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蒋国河认为,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核心是解决养老服务的可及性问题。他还提出了“可及性”测量指标,具体包括可获得性、可达性、可负担性、适切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维度。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志提出了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监管机制的可行性。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霞通过对吉安市遂川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以幸福院为载体的农村“一老一小”服务融合的地方经验。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