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报告会:《黄帝内经》体现中国和谐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03-24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张帆)《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著作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社会学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解读与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举办的《黄帝内经》与中国社会专题讲座上,知名中医杨志勋提出,该书是中国古代哲学辩证思维与医学成就相结合的产物,蕴含着中国传统社会天人合一的思想,尤其强调了和谐统一的价值观念。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景天魁主持。

  杨志勋认为,该书不仅是一本研究病理学、诊疗学和药物学的医学宝典,更是一部东方生命学的巨著,它在中国医学史与学术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中医学与西医学在思想根源上存在根本差异,该书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辨证施治,在理论上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传续了中国古代道学思想的基因。

  该书不仅在医疗诊病上为后人开辟出新路,更在思想观念与社会认识上给现代人以无限启迪。杨志勋认为,该书在讲解人体生理病理的背后融入了对生命价值与社会意义的深入思考和整体把握,重视阴阳和谐,对立统一,人和人,人的身体内部,甚至人和自然就体现了这种阴阳关系。人是天地的人,人的发展依靠自然但是又不能站到自然之上,这更体现了和谐的价值观。同时,它强调性命双修和生命自主的理念,人体五脏对应自然之五象,其各具功用,相生相克,正如社会运行之法,极好地体现了同分异构的哲学思想。我国目前所积极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健康中国等理念,均可从该书中汲取营养,寻求启示。

  学者认为,该书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蕴含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好、弘扬好这份文化财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世界文明的贡献者与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