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年研究》2016年第5期 总第410期

        2017-02-08

《青年研究》2016年第5期 总第410期

目录及内容提要

 

女性农民工的阶层差异与社会融合——基于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

李荣彬

摘要:本文利用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调查数据对女性农民工的阶层差异与社会融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女性农民工社会融合与其所处社会阶层呈正相关关系;经济能力是女性农民工实现社会融合的基础;经济的异化作用和马太效应导致数量巨大的中下层女性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相比之下,身处上层的女性农民工则常常陷入"不是不愿融入,而且拒绝向下融入"的境地。因此,需要打破各种制度壁垒,实施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改革户籍制度;提供良好就业平台,增加经济收入,为中下层女性农民工提供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机会不均等,缩小女性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

关键词:女性农民工 阶层差异 社会融合 交互分析

 

创业失败青年再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陈科 张军

摘要:基于重庆市部分创业失败青年的相关数据,本研究从个体成就动机、家庭经济条件、同辈青年创业素质以及宏观创业环境方面,具体分析了创业失败青年再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就动机与创业失败青年的再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辈青年的创业意识和进取心对个体的再创业意向具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市场开放环境和创业失败青年的再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创业失败青年对市场开放环境的评价越高,再创业意向越高。

关键词:再创业意向 成就动机 同辈青年创业素质 创业环境

 

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社会学干预策略——基于天津市J社区的个案研究

秘舒

摘要:社会学干预方法如何有效地应用于社会转型过程中流动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研究,克服已有研究中的"行动困境",是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探讨的理论问题。本文基于2013-2014年天津市J社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社会学干预实践,对流动儿童群体、家庭、社区三个层面的干预程序、干预主题、干预形式、干预内容进行总结,并形成了社会学干预方法在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中运用的四个策略,即开放性、事件性、阶段性和多元性策略。这四条策略同样也适用于其他青少年问题研究的干预过程,并具有在基层社会治理等实践层面应用的空间。

关键词:流动儿童 社会学干预 社会融入 干预策略

 

家庭地位、人际网络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姚远 张顺

摘要:家庭地位与人际网络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两类社会性因素,但何种因素起主导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认为,虽然上述两类因素均显著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但人际网络的影响要高于家庭地位。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运用系数集束化统计分析方法,本文对二者的影响强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支持理论假设。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生命历程演进与空间隔离差异,以年级与人口流动状态为切入点,结合Oaxaca分解方法,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群体中两种效应相对强度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人际网络的心理健康效应始终占主导地位。因而,相较于改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优化青少年的人际网络环境,是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更有效途径。

关键词:家庭地位 人际网络 心理健康 系数集束化

 

封闭型”场域下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变迁

王煜 王青筠

摘要:本研究以武术学校"封闭型"场域下的青少年同伴关系为对象,采用田野研究的质性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非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获得资料。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对所获信息进行编码和主题分析,研究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互动方式、特点及发展变迁的过程。研究发现,在剥夺与重塑的"封闭型"特殊场域下,青少年采用群体和个体的方式与同伴互动;同伴关系呈现出以物质交换为互动模式、以冲突为表现形式的特点;同伴关系的结局为妥协与获益。

关键词:封闭型 场域 青少年 同伴关系

 

当代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及影响因素

王沛沛

摘要: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从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冲突感三个方面对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的现状与变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代际比较以及个体层面、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的态度比较认可,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是目前的基本共识。不同代际青年的社会态度逐渐出现差异,而"90后"青年的社会冲突感更加强烈。青年群体个体层面中的经济地位认同、过去生活评价、未来生活预期和内外成功归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社会态度,而宏观层面的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代表的地区富裕程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他们的社会态度。

关键词:青年群体 社会态度 社会公平感 社会安全感 社会冲突感

 

 

亲子依恋对青少年社会支配倾向的影响:相对外在生活目标的中介作用

艾迪玛 杨莹 傅鑫媛 寇彧

摘要:社会支配倾向是个体对不同群体间关系平等性的一般偏好及期望优势群体支配劣势群体的程度,是预测个体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4290名初中生为被试,从家庭影响角度考察其社会支配倾向的成因及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初中生社会支配倾向不存在年级差异,但男生的社会支配倾向显著高于女生;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者的社会支配倾向显著高于中、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者。母子依恋水平不仅能直接负向预测初中生的社会支配倾向,还可以通过减少初中生的相对外在生活目标来降低其社会支配倾向。

关键词:青少年 社会支配倾向 亲子依恋 相对外在生活目标

 

言传身教、价格引导与青年烟酒使用行为——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分析

陈琳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对中国青年烟酒使用行为和家庭背景、价格引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酒使用行为在中国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但是在加入教养方式后,父代烟酒使用行为对青年烟酒使用行为的影响降低,溺爱等教养方式的作用显著大于父代自身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控制上瘾性物质的价格和子代收入并未改变上述基本结论,而价格和收入对于子代是否具有烟酒使用行为的影响也并不显著。

关键词:烟酒使用行为 言传 身教 价格机制

 

报复正义的代际差异研究

刘晨阳 应小萍

摘要:采用"以牙还牙"的方式惩罚作恶之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立法原则,也是报复正义的核心思想。基于实验研究的结果,本文比较了两个代际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些商业违法行为在"报复正义"和"依法惩处"两种惩罚方式上的偏好。研究发现,"80后和90后"对"报复正义"惩罚方式的满意程度显著低于"50后和60后"。这一发现对理解法制化进程中的社会心态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报复正义 依法惩处 代际差异 实验研究

 

来华留学生中国人刻板印象研究

史媛媛 佐斌 谭旭运 刘力

摘要: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首先获取了来华留学生描述中国人的27个形容词;然后请153名留学生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评定。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热情、能力、负面行为、生活方式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刻板印象的不同维度与留学生对中国人喜欢程度的关系。本研究还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同之前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促进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中的意义。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中国人 刻板印象 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