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5期总第173期

        2014-11-28

《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5期 总第173

目录及内容提要

论文

组织规模与收入差异——1996-2006年的中国城镇社会

李骏

提要:本文将社会分层研究对组织规模与工资收入关系的分析,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延伸至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本研究通过对1996年和2006年两个时点的数据分析发现,在中国城镇社会,组织规模对工资收入的影响,于这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更重要的是,个人和组织两个层次的特征对这一关系的解释力是此消彼长的:1996年,个人特征不能解释这一关系,组织特征却能解释;但在2006年,组织特征不能解释这一关系,个人特征却能解释。这可以由此时期劳动力流动的增长和再分配机制的衰弱来解释,反映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正趋近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情形。

关键词:组织规模  收入  分层

 

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

焦开山

提要:本研究利用全国性数据集,借助多层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身体功能、抑郁症状以及自评健康上的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身体功能状况上的差异不断扩大,在抑郁症状上的差异没有显著变化,而在自评健康上的差异不能笼统地说扩大还是缩小。在较富裕的地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在所有三个健康指标上的差异是缩小的,而在较贫困的地区则是扩大的。最后,本研究提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要考虑生活在贫困地区并且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老年人。

关键词:社会经济地位  健康不平等  缩小  扩大

 

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与组织形式选择——以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

向静林 张翔

提要:本文以2012年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中成立的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为例,讨论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将民间借贷登记备案制度这一创新型的制度公共物品交给企业生产,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又呈现出政府部门的若干组织特征。研究表明,创新型公共物品的生产受到技术环境或制度环境高度不确定性的约束,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失,地方政府的一种重要策略就是选择能够降低风险的组织形式进行生产,同时掌握组织运作的实际控制权。本文为研究多维环境中的组织形式选择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分析思路。

关键词:创新型公共物品生产  技术环境  制度环境  不确定性  组织形式选择

 

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中国传统农村的基层治理研究

狄金华 钟涨宝

提要:伴随着学界对皇权治理农村基层的有效性提出质疑,研究者开始以士绅为切入点来考察“在皇权无法深入农村基层时,究竟是谁在治理基层”的问题。这一对治理主体的探讨经历了从士绅到地方精英的拓展,形成了治理主体研究的“士绅”模式和“地方精英”模式。近年来部分研究者开始从治理规则的角度来把握传统中国农村基层治理的形态,本文将其称为“从主体到规则的转向”,即从注重“谁在治理”转向凸出“如何治理”。本文从韦伯的“中国命题”入手,以士绅研究和地方精英研究为基本线索,评述传统农村基层治理“主体研究”的演变历程,探讨“规则分析”的兴起及其与“主体研究”在研究预设、研究重心与逻辑、研究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基层治理  主体研究  规则分析  范式转换

 

参与行为与政府信任的关系模式研究

高勇

提要:本文辨析了两种不同的参与驱动机制:吸纳式参与和关切式参与。前者以吸纳积极分子、动员现有的高政府信任者为特征;后者以参与者的公共关切驱动为特征,参与者未必对于政府持有高信任态度。在个体层面的数据分析中,两种驱动机制可能都会呈现出政府信任与参与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但是看似相同的相关模式背后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内在动力机制。对此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个体与集体两个分析层次。本文用多层次分析方法初步揭示了社区参与、社会组织参与两种参与形式和政府信任之间的因果机制差异。

关键词:政府信任  吸纳式参与  关切式参与  社会参与  社会资本

 

延迟退休年龄之争——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

韩克庆

提要:学术界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既涉及男女是否同龄退休、又涉及分别延长男女退休年龄两个层面。然而,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在此背景下,由于一些知识精英和政府官员借助媒体的推波助澜,使得这一问题不断发酵,并最终引发了激烈争论。延迟退休年龄之争的背后,隐藏着中国社会政策独特的决策模式,同时也将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这一对古老而常新的概念重新推到人们眼前。事实上,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论和政策出台,体现出中国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规律。本文通过对延迟退休年龄问题争论的梳理,提出社会政策的共识决策模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权力精英最终决定政策出台;第二,民众意见部分影响决策;第三,(网络)民粹主义的福利权表达较为充分。

关键词:延迟退休年龄  民粹主义  精英主义  社会政策  知识精英

 

中国历史上的“均”与社会正义观

何蓉

提要:本文从基本意涵、多种应用及语境等方面入手,追溯了中国历史文献中的“均”字所体现出的制度设计、社会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影响,例如,以“井地之均”所体现的土地制度与社会建设理想,以“均输”所体现出来的分担、摊派的做法,以“均贫富”所体现出来的财富平均分配要求,等等。基于此,本文认为,“均”体现着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正义观,其含义是多重的,与近代以来源自西方的平等思想在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实质内容、前提条件、实现途径等方面则截然不同,同时,其影响的长期性、深刻性和社会动员的潜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关键词:  社会正义观  平等

 

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脉络与问题

郑震

提要:与实证主义和实在论所主导的社会学思想相对立,在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中存在着一股建构主义的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相对倾向于主体视角的早期阶段,后结构主义阶段,以及反对主客体二元论的阶段;充分体现了西方建构主义社会学在主客体二元论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但尽管如此,它们还是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相对主义的影响,从而共同反对绝对主义的形而上学。这表明西方社会学的建构主义思潮是由各种相似和差异所构成的复杂现象,揭示其中的历史纷争和理论意义、澄清其中所包含的矛盾和问题正是本文的意图所在。本文指出,如何走出笛卡尔的主客体二元论的阴影是建构主义社会学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关键词:建构主义社会学  相对主义  主客体二元论  实证主义  实在论

 

研究述评

蒂利的历史社会科学——从结构还原论到关系实在论

李钧鹏

提要:查尔斯·蒂利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研究映衬了美国社会学在过去50年的一对充满张力的核心概念:结构与能动。受巴灵顿·摩尔的影响,蒂利的早期研究具有浓厚的静态结构主义色彩,呈现出结构还原论的特点。中期的蒂利逐渐开始重视社会群体的历史能动性,并提出了“剧目”概念,但缺乏对应的理论工具。20世纪90年代社会科学的“文化转向”迫使蒂利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论,重视社会关系对社会结构的形塑作用。晚年的蒂利以本体论上的关系实在论和方法论上的社会机制成功地将结构和能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加以理论化,这具体体现在他致力于系统阐述的“抗争剧目”理论上。

关键词:社会科学  历史  结构  能动  剧目

 

后专业化时代的社会工作及其借鉴意义

郭伟和

提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工作开始反思批判专业化过程导致的权力关系和专业效果问题。这个反思批判力量促使社会工作沿着去专业权威、去科技理性、去病态治疗、去学科规训4个维度发展出不同的实务模式。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进入后专业化时代。后专业化时代的西方社会工作虽然依然纠缠于实证主义与反思实践理论乃至后现代主义范式之间,但却打破了专业主义与管理主义的冲突,走向了多元竞争的繁荣发展态势。这对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  后专业化  证据为本  反思实践  话语实践

学术信息

《中国社会学杂志》创刊

主编:李培林  执行主编:张翼  执行副主编:杨典

编辑:张志敏  张宛丽  罗琳  杨可  闻翔

《中国社会学杂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英文社会学学术期刊。杂志致力于促进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并推动世界各国对中国社会的社会学研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学术产品和服务,杂志旨在为中国社会学者及其国外同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打造一个国际一流的学术平台。《中国社会学杂志》实施双向匿名同行评议制度,欢迎来自社会学各个领域及采用社会学视角的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及政治学等各学科的高质量研究。

编辑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德鲁·艾伯特  芝加哥大学

陈光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弗兰克·道宾  哈佛大学

高棣民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赵文词  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凯瑟琳·纽曼  霍普金斯大学

傅高义  哈佛大学

王春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延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

怀默霆  哈佛大学

夏传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宛丽  中国社会科学院

麦克·布洛维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戴慧思  耶鲁大学

尼尔·弗雷格斯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戴维·格伦斯基  斯坦福大学

李春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

罗红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倪志伟  康奈尔大学

白威廉  芝加哥大学

沃尔德  斯坦福大学

王晓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吴小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杨宜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学杂志》编辑部联系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

  编:100732

  话:010–85195564010-65122608

电子邮件:editorial@.journalofchinesesociology. com

    址:http://www. journalofchinesesociology.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