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学网电子杂志2012年第12期 & 2013年第1期 总第103期
2013-01-06

 

中国社会学网—电子杂志

 2012年第12期 & 2013年第1期  总第103期


 2013年1月5日


社会关注| 学术讨论| 新品新作| 新书推荐| 期刊目录

 

本期目录
 

【社会关注】

十八大报告中的“社会建设”解读
· 对社会建设地位的新审视 陆学艺
· 加强社会建设有何新意 郑杭生
· 社会建设不平凡的十年 李培林
· 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 丁元竹
· 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与路径 青连斌
· 推进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关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张欢 等
· 加强社会建设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赵汝周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
· 老年人口居住安排与居住意愿研究 张丽萍
·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 王晓峰 刘帆 马云博
· 农民“养儿防老”观念的代际差异及转变趋向 于长永
· 农村50岁以上独生子女父母与子女经济互动及养老预期——基于对全国5县调查 周长洪 等
·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我国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困境及破解 吴佩芬
·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 唐韬
·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探析 方云 等
· 人口老龄化与河南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探讨 周全德


【学术讨论】

社会心态研究
· 社会心态研究(专题讨论) 李培林
· 社会心态形成的心理机制及效应 杨宜音
· 灾难情境下的社会心态研究——生物—心理—社会研究思路与方法 应小萍
· 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内在心理机制探讨 李原 李朝霞
· 当代中国人的社会参与研究述评 王兵
· 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 王俊秀
· 转型期社会心态失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周小春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及其影响因素 刘启营

社会福利制度创新
· 现代化社会视域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念及应对 范时杰
· 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督导关系分析——基于东莞H镇督导项目实践的经验 顾江霞
·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下的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 谢立黎
· 社会工作视阈下的中国社区居家养老 杨梨 钟静霞
· 精神疾病康复工作的社工嵌入 李全彩
· 社会工作立法框架建构研究 王云斌
· 文化差异给社会工作带来的挑战——中国民族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与路径选择 张景怡


  【新品新作】
·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的新趋势 郑杭生 黄家亮 
· 基于社会系统论的视角: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整合运用——以社区社会工作模式为例 赵一红 
·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变迁: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应用 李莹 周永新
·1992—2012:青年发展轨迹研究 南山 
·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基于传播社会学的视角 郑欣 
· 中国农村收入、收入差距和健康 杨默 
· 怒江傈僳族妇女跨省婚姻迁移中的文化冲突研究 陈业强 
· 卢梭与启蒙自由派 刘小枫 
· 百年乡村建设的思想场域和制度选择 宣朝庆 
· 当代西方社会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以核心理论问题为研究路径 郑震 
 
·“复制性研究”: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新趋势 陈云松 等 
·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 刘同舫 
· 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性别收入差距 邓峰 
· 善行的边界:社会与市场规范冲突中的公益选择——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的研究 葛岩 秦裕林 
· “居站分离”实践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王星 
· 宗教资本的再生产与宗教组织角色创新——基于清真寺参与艾滋病宣传预防行动实践的田野调 张宁 
· 通向“恶的平庸性”之路 冯婷 
· 通过任务型组织开展风险治理——兼评张康之教授的“任务型组织观” 石国亮 张乾友 
· 社会建设视阈中我国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探析——基于江苏志愿服务的实证调研 张勤 武志芳 
· 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地方创新的动因 卢福营 

· “丁克”家庭:青年人的时尚?一一项国际比较研究 张亮
· 从社区、虚拟社区到社交网络:社会理论的变迁 翟本瑞 
· 当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三重建构机制 王忠武 
·社会工作管理的本土化经验——杭州“上城模式”研究 童志锋 
· 流动人口心理层面的社会融入和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崔岩 
· 公共政策中的家庭定位 吴小英 
· 二元结构下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行动——以北京市海淀区建筑行业农民工个案为例 夏延芳 赵孟营 
· 中西方社会资本的再比较 何君安 
·社会建设不平凡的十年 李培林 
· 重新认识文化研究在中国社会学中的地位——兼论孙本文对文化社会学研究的贡献与局限 刘少杰
 
· 女性职业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金窗爱 金喜在 
· 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视角看“网络公共领域” 朱珠 
·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社会学的影响 胡雯 张浩 李毅 刘世定 国光 
· 文学观念流变与文学人类学的兴起 权雅宁 
· 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与当代中国的全球发展路径 叶险明 
· 我国传统社会中的情理法特征——交互融合与互动共生 胡克明 
· 纠纷管理、多元化解机制与秩序建构 陆益龙 
· 政府态度、网络媒体与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扩散效应——一个中观角度的实证研究 郑风田 许竹青 余航 
· 农民工城市落户何以可能?——基于广东、重庆、宁波的城镇落户政策比较和成本预估 杨聪敏 杨黎源 
· “中国体验”的意义和价值 成伯清

· 80后网民的个人传统性及现代性 赵联飞 
· 性、妇女充权与集体疗伤——关于四川地震灾区刺绣小组的个案研究 裴渝新 
· 信息传递视角下的国家惠农政策农民接受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百村调查”为分析基础 周青年 
· 我国城市和谐社区建设的实证调查与研究 夏建中 张菊枝 
· 社会资本与教育获得——网络资源与社会闭合的视角 赵延东 洪岩壁 
· 收入不平等与公平分配:对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居民公平观的一项实证分析 李骏 吴晓刚 
· 闪婚-闪离:农村青年的婚姻异化及其社会基础——赣南B村的新型婚姻模式 冯小 陈靖 
· 留下还是继续流动:农民工留浙意愿探讨——基于浙江宁波的实证考察 杨聪敏 杨黎源 
· 20世纪30、40年代费孝通地权思想浅析 李学桃 
·“扎根理论”的邀请——一种新颖的质性研究方法 田鹏
 
· 武汉市女性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吴湘玲 
· 实证主义与中国“天人合一”观的比较及其启示 冯寿林 冯小林 
· 基层政府的多重非正式权力建构——基于湘西A乡三个纠纷调解个案的分析 任敏 杨璨 
· 现代城市社区的双重二元性及其发展的中国路径 肖林 
· 民族多元共生的基本逻辑: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袁年兴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 范柏乃 徐巍 张维维 邵青 
· “共有地”的制度发明 张佩国 
· 乡村建设思想的历史起点——20世纪之初“以农立国”论的孕生(1901-1920) 王先明 熊亚平 
· 现代休闲的困境及其超越 金奇 
· 国家安全体系中的社会安全问题 刘跃进
 
· 中国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研究 吴鲁平 刘涵慧 
· 人口转型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可能从日本吸取的经验与教训 张翼 
· 金钱启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谢天 周静 俞国良 
· 融入、共生与竞争:三维范式下的社工职业化 闫磊 
· 劳动力市场中的社会资本与市场化 张文宏 张莉 
· 中国城市住房分层:基于2010年广州市千户问卷调查 刘祖云 毛小平 
· 社会流动对半流动家庭婚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杨啸 
· 合作治理是社会治理变革的归宿 张康之 
· 到底能生多少孩子?——中国人政策生育潜力估计 王广州 张丽萍 
· 多重社会理论视角中的当代西方劳动学说考察 郭伶俐
 
· 论孙本文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文军 王琰 
· 微博空间的媒体知识分子与社会公益行动动员 张爱凤 
· 从中国农村贫困的特征分析看反贫困战略的调整 杨颖 
· 老年人消费状况及其性别差异——以浙江省为例 朱旭红 
· 少数民族传统节庆开发与区域产业联动机制建构——以广西三江侗族多耶节为例 莫光辉
· 市民社会与国家不同的利益原则 赵志勇
· 工厂外的赶工游戏——以珠三角地区的赶货生产为例 黄岩
·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责任结构的顶层设计 高和荣
· 从法治到心治:政府社会管理中的软执行力 麻宝斌 董晓倩
 
· 流动人口与社会安全 戴建中 
·居住的政治——B市业主维权与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 郭于华 沈原 
· 大学生对农民工的刻板印象内容与结构 郑健 刘力 
· 社会工作视野下单亲母亲家庭子女教育探究 邵琦 
· 社会公平视角下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路径选择——关于公共政策效能的一种理论诠释 王彩波 丁建彪 
· 韩国人推特网络的结构和动态 张德镇 金倚勋 
· 教育社会分层与农村学生社会流动研究:回溯和展望 王小红 
· 网上性爱与网下的性实践之间的关系——全国14—61岁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结果的实证 潘绥铭 黄盈盈 
· 社会—生态系统视野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个新的政策框架 蔡晶晶 
· 中国政府的治理模式:一个“控制权”理论 周雪光 练宏
 
· “非西方”的社会学建构从现代性的他者到他者的现代性 何祎金 
· 中国背景下农民工创业成长的过程机制 韦雪艳 
·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研究方法论问题探析 萧洪恩 
· 医患关系的认知人类学解读——基于广州市儿童医院的调查事例 王路 杨镒宇 李志斌 等 
· 现代性的消费幻象及其发展伦理制约——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一种建设性批判 陈忠 
· 农村“闪婚”现象及其村庄社会基础 王会 
· 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价值承载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广西佛教济善会为个案分析 莫光辉 祝慧 
· 从利益诉求的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 蔡禾 
· 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KAP)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杨永伟 
· 社会化视角下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 向德平 王志丹
 
· 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 韩志明 
· 文化适应与社会排斥——流动少年的城市融入研究 石长慧 
· 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 田毅鹏 薛文龙 
· 社会工作介入刑满释放人员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张丽芬 朱颖 张才安 
· 从福利多元主义到福利治理:福利改革的路径演化 韩央迪 
· 上海居民文化资本与政治参与——基于上海社会质量调查数据的分析 金桥 
· 浙江社会流动调查报告 杨建华 张秀梅 
· 反思社会学视域下群体智慧影响因素研究 蔡萌生 陈绍军 
· 拒斥与认可:哈贝马斯科技理性批判中的社会发展动力观 郑忆石 
· 爱国主义和世界主义:涂尔干的公共思想难题 何健
 
· 多面狐仙与另一只眼——评《狐仙敬拜:帝国晚期和现代中国的权力、性别与民众宗教》 岳永逸 
· 常人方法论的谈话分析:理论旨趣与研究取向 赵万里 范宏雅 
· 交往越轨同伴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臧刚顺 
· 从组织传播到大众传播国家治理乡村社会的策略演进 王越 费爱华 
· 符号的张力:后现代性的分析中介与社会本体——消费社会批判及波德里亚的分析策略 李松花 王树生 
· 儒家礼学的象征人类学解释 瞿明安 
· 虚拟价值理论及现代性分析 马艳 李韵 
· 以社会公正奠定社会安全的基础 吴忠民 
· 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的实证基础 雷雳 
· 社会存在是“关系”本体——解读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的一个新视角 刘卓红 彭玉峰
 
· 胁从犯体系定位之困惑与出路——一个中国问题的思索 阎二鹏 
· 选择性应付:社区居委会行动逻辑的组织分析——以G市L社区为例 杨爱平 余雁鸿 
· 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的探索比较 马川 
·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儿童福利研究历史回顾与研究模式战略转型 刘继同 
· 社会工作者的人力资本评价体系初探 姚西印 游方 蔡志 等 
· 求职过程的宏观—微观分析:多层次模型 梁玉成 
· 上海市新白领的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 孙秀林 雷开春 
· 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青年的社会流动分析 胡兆义 
· 场景理论:区域发展文化动力的探索及启示 徐晓林 赵铁 特里.克拉克 
· 当代社会变革中的“国家-社会”新型关系——社会学中国化视野下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 杨敏
 
· “社会改造”与“改造社会” 刘集林 
· 双向书写——一种民族志方法的可能 龙晓添 
· 大学生人际信任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 辛自强 周正 
· 中国城乡居民的中学教育分流与职业地位获得 王威海 顾源 
· 社会建设的承担主体与动力机制探析 李韬 邹农俭 
· 从乡村仪式到文化景观:洋蛇灯习俗的文化人类学解读 李其名 
· 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概念、特征与方法 李正风 
· 求职过程的微观分析:结构特征模型 张顺 郭小弦 
· 论独生子女政策的社会起源 陈恩 
· 依托社区平台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新思路 张民巍 谢建社
 
· “自我的道德地形学”一个具有心理学和社会学意涵的本体诠释学理论 徐冰 
· 社会资本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研究 陈曦 
· 社会与社会世界的二重性 庞圣民 
·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生态福利社会化 武扬帆 
· 社会网络与女性职业性别隔离 童梅 
· 流动社会的流动治理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视角——基于川中S市的实证研究 孔凡义 
· “消解”与“显影” 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解析 郑忆石 
· 城镇居民性别收入差异——基于CGSS2008的定量研究 许思源 
· 权力与时尚再生产布迪厄文化消费理论再考察 朱伟珏 
· 监护型控制逻辑下的有效治理——对近三十年国家社团管理政策演变的考察 邓正来 丁轶
 
· 从波兰尼到盲目乐观:全球劳工研究中的虚假乐观主义 布洛维 
· 法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应用、局限及其克服 朱景文 
· 中国农村分家模式的历史变动——基于1990、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原始数据的分析 龚为纲 
· 以民生政治为基本导向的政治发展战略 陈明明 
· 对消费主义的“过敏症”中国消费社会研究中的一个瓶颈 吴金海 
· 创新福利模式 优化社会管理 景天魁 
· 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民生保障体系建设 赖金良 
· 游走在家园与社会之间:环境抗争中的都是女性——以G市市民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为例 陈晓运 段然 
· 差序格局下的农民关系网络之于创业过程影响 余同涛 
· 从结构论争到行动分析:海外中国NGO研究述评 张紧跟
 
· 在“挖出来”与“再联结”之间中国大陆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方面 杨伟民 
· 青年失业群体“准失业”状态及其解析——基于湖南省YY市调查 龚茴茴 
· 伦理美德的社会及人格心理学分析道德特质的意义、困惑及解析 喻丰 彭凯平 韩婷婷 
· 我国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张翼 周小刚 
· 大学生社会网络、知识水平与地位获得——基于西部高校学生调查的实证分析 程诚 
· 福利社会发展学视角下大陆社区福利发展前瞻 高丽茹 
· “农村市场与社会结构”再认识——以摩哈苴彝族村与周城白族村为例对施坚雅理论的检验 朱祥 


【新书推荐】

· 中国组织认同 王彦斌 著
· 围绕农村土地的权力博弈:不确定产权的一种经验分析 张林江 著
· 水库移民可持续性生产生活系统评价研究 孙中艮 施国庆 著
· 现代性与虚拟社区 赵联飞 著
· 反腐倡廉蓝皮书 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2 李秋芳 主编
· 国民性:心理-社会的视角 [美]艾历克斯.英格尔斯 著 王今一 译
·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秦晖 著
· 流动与发展: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流动问题研究 张文政 著
· 大连接:社会网络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人类现实行为的影响 [美]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Nicholas A. Christakis)[美] 詹姆斯.富勒(James H. Fowler) 著,简学 译
· 质性研究访谈 [丹]斯丹纳.苛费尔 斯文.布林克曼 著,范丽恒 译

· 社会计算:社区发现和社会媒体挖掘 [美]唐磊等 著 文益民 闭应洲 译
· 中间地带——西南中国的社会性别、族性与认同 沈海梅 著
· 崎岖的高原:两性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延伸 李劼 著
· 女性主义专题研究 庄园 著
· 幸福与尊严:一种关于未来的设计 俞可平 主编
· 社会理论与教育:社会与文化再生产理论批判 [美]雷蒙德.艾伦.蒙罗 卡洛斯.阿尔伯特.托雷斯 著 宇文利 译
· 隐藏的世界:农村妇女的人生归属与生命意义 杨华 著
·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 宋健敏 著
· 2011年度上海市居民创业状况调查报告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
· 谁来伴我成长: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影响 王玲宁 著

【期刊目录】

《社会学研究》2012年第6期
论文
·“中层理论”应用之再检视:一个基于跨学科演变的分析  杨念群 
·论社会官能征——现代性与微观的爱之政治社会学片论  孙飞宇 
·权威阶层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状况和组织权威的分析  李路路 秦广强 陈建伟 
·从业主福利到公民权利——一个中产阶层移民社区的政治参与  熊易寒  
·信息技术应用与组织文化变迁——以大型国企C公司的ERP应用为例  任敏  
·身体的征用——一项关于体育与现代性的研究  孙睿诒 陶双宾  
·“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  吴毅 陈颀  
·“生存伦理”与集体逻辑——农业集体化时期“倒欠户”现象的社会学考察  孟庆延 
·逻辑、想象和诠释: 工具变量在社会科学因果推断中的应用  陈云松  
研究述评
·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  卜玉梅  
学术动态
·首届“费孝通学术成就奖”颁奖    


《青年研究》2012年第6期

·城市青少年的逃学与拒学研究:一个群体社会化的解释框架——以广州市的个案研究为例  刘录护 
·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曲可佳 邹泓 
·试论当前高校组织团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兼论物理空间的社会理论意义  吴建平 
·偶像的建构与祛魅:媒介镜像中的韩寒(2000-2012) 王芳 
·西藏藏族大学生文化认同态度模式研究  张雁军 马海林 
·传统与超越:景颇族婚姻解纷机制的理性分析  赵天宝 
·当代中国电影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分析——以涉及领袖人物的电影为例  包新宇 宋震 
·基于观测数据的社会关系网络测度  陈华姗 
·亲情意义的转向——以房产继承纠纷为例  陈午晴 

部分文件为PDF格式,如果您没有安装阅读器请点击这里这里


中国社会学网 http://sociology.cssn.cn/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mail:ios@cass.org.cn